豬周期是所有養豬人都必須面臨的,在其下行的過程中,養殖企業生存下來是最大的需求。只有活下來,才能迎接豬周期的拐點,才有機會享受豬價上行過程中帶來的紅利。活下來,才有機會,所以“剩”者為王。
“剩下”才有機遇
中國的養殖業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我有豬”是2016年最有底氣的話語。這是因為豬場熬過了最艱苦的三年,剩下來了,所以可以笑傲江湖。所以說“世上沒有落後的行業,只有落後的企業”,如果企業跟不上行業的發展步伐,就容易被時代所淘汰。
目前,中國已經進入信息開放的時代,信息對自己開放的同時也對別人開放,所以只有跟上行業步伐,比別人做得更好才能生存,否則會被淘汰。我國各行各業都進入了“剩者為王”的時代,包括養豬業,剩下來才能“稱王”所在的行業。
“剩下”需要條件
個人認為,真正決定豬場能否剩下來有三個關鍵性的因素。
豬場環保問題的真正解決
環保問題對所有中國養豬企業來講都是最重要的問題,未來豬場是否真正意義上從心裡能夠願意也有能力把環保做好,是未來生存的根本。因為我國真正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人們最羨慕的是青山綠水、安全的食品、清晰的空氣、安全的環境。未來,環保問題上的解決是要求徹底的,不能做絲毫的假。2016年,浙江的豬價最高就是因為在環保審批過程中大批豬場被拆除。
為什麼要強調“環保問題的真正解決”?我國養豬環保要求會越來越嚴格,對於未來養豬而言,環保是最基本的入場券。如果不能從生物能源學的角度思考環保問題,是不太可能解決。我們已有的一些糞污處理方式處理得比較簡單,比如固液分離、簡單發酵,但是水的處理仍然難以得到徹底的解決。美國採取的噴灌方式很好,但是不適合我們的國情,因為需要大量的土地以及養殖和種植的政策性的關聯。所以我國的環保要從生物能源學的角度來解決,而不能簡單地收儲、分離、噴灌。中國人善於學習,我們可以學習其他國家在生物能源上走過的歷程。我到國外參觀很多,有些國家在生物能源上走過的路程首先是堆積-發酵-固液分離-發酵-污水,後來發現最大的問題是水解決不了,所以發展到第二步是用青貯玉米作為載體來進行生物發酵,合理利用相關能源。青貯玉米就是剛剛長到苞時收割,青澀的時候儲存起來,這在我國是不現實的。這種方法的優勢是把所有的能量進行循環,提高產電量,水轉換成熱能了,解決了水的問題。但是這個方式太消耗能源,因為青貯玉米裡面本身就含有非常高的生物能源;所以又研究了生物能源的第三步,即設計了非常複雜的生物能源轉換體系。雖然很複雜,但是能夠真正解決問題。其間以麥草杆、秸稈等纖維類物質為載體,把豬糞作為原料進行生物處理。基本過程是將秸稈收集起來,然後切割。豬糞先通過生物處理方式,然後利用切割之後的秸稈為載體再進行生物發酵,了之後再反過來做第一步的厭氧、耗氧,這就可以大大減少污水了,提高沼氣產量,從而提高產電量,最後發酵的污物成為有機肥,每年耕作的時候施肥。整個過程中基本沒有異味。我們在歐洲考察時發現,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其實不是每一個豬場都有環保設備,而是幾家或10餘家豬場有一個生物能源場,有一個專門的全封閉的吸糞池,各豬場的豬糞集中到這裡進行處理。該方式值得我們學習,個人認為這可能是我們未來真正解決環保問題的一個途徑。
豬場是否真正重視人才
母豬存欄50頭以上的場都可以稱得上是企業,因為這樣的規模需要員工。豬場老闆如何對待員工也決定著豬場的成本的。豬周期是養豬人永遠邁不過去的一道坎,就看豬場的抵抗力,但人心齊泰山移,其他豬場賺錢時人心齊的豬場能賺大錢,其他豬場保本時人心齊的豬場能賺錢,其他豬場虧本時人心齊的豬場能夠保本,所以決定能夠剩下來是由人才決定。
豬場是否是真正重視人才可以從幾個方面看出。第一個方面,豬場員工吃的豬肉是該豬場最好的豬還是病豬?我所了解的狀況是大部分豬場是把好豬賣掉,員工吃病豬。其實世界上最有資格吃好豬的人是豬場一線的工人。德國有一個名菜叫做豬肘餐,德國養豬的老闆一定會把最好的豬肘留給員工吃,這是從內心裏面對員工的尊重。中國養豬企業的員工未來會從60後、70後轉為80後、90後,而80後、90後、00後非常有個性,他們與70後的忍耐和60後的奉獻精神有點不一樣,他們更在乎的是個性化,更在乎的是尊重,因此豬場老闆一定要尊重他們。第二個方面,員工是否能自由出入豬場?很多場不會,因為考慮到生物安全的問題,很多豬場不會讓員工自由出入。中國的生物安全沒有特殊之處,全世界都一樣。我親眼看到很多國外的豬場員工可以自由出入,前提是進入時要全方位的洗澡,洗澡的地方堪稱“四星級賓館”,能夠讓員工樂意去洗澡換衣服。我國很多豬場是石灰、噴霧、紫外線照射等方法都用到了,但是沒有很好的洗澡條件,這樣的生物控制效果大家都可以想像得到。德國養豬員工70%都是女的,早上5點半上班,下午3點回家。為什麼非常受女性歡迎?就是因為相對有自由的條件,她們在干好養豬場工作的同時,還能很好地照顧家庭,照顧孩子。我國養豬企業未來的員工不可能像60後、70後一樣為了金錢長期被限制在豬場。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式最簡單的是,只要出入洗澡都可以自由出入豬場,誰願意有事無事隨意出入,洗無數次澡呢?第三方面,企業老闆是否像親人一樣對待員工?豬場老闆要用中國人的情懷去管理員工,只談錢沒有情感不能解決問題,要用情感,要用金錢,要用事業去留住人才。有一則笑話,“只談情感不談錢那是流氓,只談錢不談情感是買賣,既談錢又談感情叫做感覺,可以長久”。
關於是否重視人才的三個方面決定著豬場最終的成績,而豬場的成績決定你的成本,是你的命脈之一。如果人才重視的問題解決了,一個年出欄肥豬1萬頭的豬場,6~8個人就能夠全管控,效率就高出很多。而我國大多數這樣規模的豬場都是人才多出一倍,多達 15~16人。另外,有了人才就可以逐漸向國外學習做到從農場到銷售的探索,沒有人才就做不了。未來一定是個性化消費,沒有人才就永遠受制,所以可以更多的豬場聯合起來做品牌,不聯合將來行業浪潮來時就非常脆弱。
母豬的真正效率
即1頭母豬一年能上市多少頭肥豬。出欄同樣數量的商品豬,母豬效率差別直接關係到飼養母豬的數量。關於這個問題有最科學的分析,以出欄1萬頭肥豬為計,如果母豬每胎產活子數12.2頭,保育月累計存活率70%,就相當於要比他人多養2.9%的母豬;如果保育月累計存活率是75%,就可以少養4%。但是中間最重要的節點就是每窩產12頭的活仔,保育月累計成活率至少為85%。如果能夠做到這些,盈利能力就非常強,所以可以挖掘的空間非常大。
養豬在中國確實是規模越大越好,但這一定是要建立在做強的基礎上越大越好。養豬存活率高也與養殖方式有關,例如學習丹麥採取良好的寄養方式(丹麥是全世界寄養做得最好的),其產活仔數可達到16頭。其實我國養殖的豬的品種和丹麥差別不大,但是丹麥存活率大大高於我國,原因與其寄養的方式密不可分。我們國家和丹麥出欄同樣多的商品豬,丹麥比我們少養40%的母豬,所以母豬的生產效率決定著養殖企業的生死存亡。
在母豬的生產成績里,所有的前提條件都準備好了,就是看豬場藍耳病的控制了,這是決定豬場的生產效益的關鍵,豬場什麼病都控制好了,但藍耳病沒有控制好,等於沒控制;但只要藍耳病控制好了,在做好基礎免疫的前提下,其它疾病都好控制。在我們的現實條件下,藍耳病控制的境界是:母豬陽性不排毒,陰性率高小仔豬,個大會吃抗力好,關鍵時期打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