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微生物肥料助力農業發展:迎來發展機遇

微生物肥料助力農業發展:迎來發展機遇

2016-01-01 11:15:39 報告大廳(www.bptrips.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日前,由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主辦的微生物肥料應用技術培訓班在吉林省長春市召開。業內專家就微生物技術在黑土資源保護利用中的應用和我國根瘤菌劑發展應用等問題進行了專題培訓。

  現代農業發展離不開化肥。化肥在給農作物帶來營養的同時,也會因施用不當使農產品農殘超標,並對周邊土壤和環境造成影響。具體而言,化肥施用不當可造成土壤板結、鹽漬化;殘留在土壤中的化肥被暴雨沖刷後匯入水體,會加劇水體的富營養化,導致水草繁生,許多水塘、水庫、湖泊也因此變臭,成為「死水」。

  《化肥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 》數據顯示,中國農作物畝均化肥用量21.9公斤,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每畝8公斤),是美國的2.6倍、歐盟的2.5倍。中國的耕地肥力明顯下降,全國土壤有機質平均不到1%。與之對應的是,國內的化肥用量及其增長速度驚人。在化肥施用方面,不僅是過度施肥和用肥單一,而且經常出現忽略地情變化,照「老經驗」施肥的情況,加劇了土壤內在結構的不平衡。

  「我國農業施肥量大,但利用效率較低。目前全國化肥用量(折純)5996萬噸,約占世界的1/3左右,而糧食產量只有世界的1/4左右。2015年,據農業部測土配方施肥專家組測算,目前我國三大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為35.2%,較10年前提高7.2個百分點,但與已開發國家比仍低10~15個百分點。」全國農技中心副主任謝建華介紹,全國多年大量試驗示範表明,微生物肥料在不同作物上增產幅度6.2%~23%。部分過量施肥地區,應用微生物肥料可減少用肥量5%~10%;可有效改善農產品外在和內在品質,蘋果、葡萄等著色深、香味濃、果形好,含糖量均增加2~3個;可有效改善土壤結構,多年板結土壤可以降低土壤容重0.1~0.2,增加土壤團粒結構,提高保肥保水性能。

  微生物肥料具有提高化肥利用率的作用。近年來我國化肥的使用量上漲4.5倍,但我國糧食產量僅增長了82.8%,三大糧食作物氮肥、磷肥、鉀肥的利用率分別為33%、24%和42%。這說明僅靠大量增施化肥來提高作物產量作用是有限的,還會造成土壤和環境污染等。採用微生物肥料與化肥配合施用,既能保證增產,又減少了化肥使用量,降低成本,同時還能提高土壤及作物品質,減少污染。

  據了解,近年來,我國微生物肥料技術推廣應用面積不斷擴大、技術覆蓋範圍不斷拓展、技術創新不斷突破,已經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微生物肥料生產企業達到1100多家,遍布除西藏外的30個省(區、市);有效產品2700多個,產品種類涵蓋了微生物菌劑、複合微生物肥料、生物有機肥等3大類;企業年產量1200多萬噸,產值近200億元。

  據介紹,當前微生物肥料技術應用範圍集中在秸稈資源快速處理、畜禽糞便資源處理、土傳病害綜合防治、退化土壤綜合治理、生態農業建設5個方面;應用技術創新突破表現在微生物多樣性和資源評價、微生物與植物生長關係、有機物料分解與氮磷等元素的微生物轉化、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復功能4個領域。

  吉林省農委副主任包維國表示,近3年來吉林共落實微生物肥料田間試驗近20個,示範區7個,篩選出了適宜吉林農業生產的微生物肥料品種及科學施肥技術,今後將逐步擴大推廣應用規模,真正實現技術物化、技物結合,為農業發展插上科技翅膀。

  北京世紀阿姆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鄧祖科認為,生物有機肥、微生物菌劑在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和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應用中得到了較高的認可,以生物技術服務現代農業,希望從糧食生產源頭保障食品安全,推動我國循環農業、生態農業、生物農業的發展。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綠色無公害食品的需求不斷提升。綠色食品的生產要求不用或儘量少用或限量使用化肥或農藥等化學物質。微生物肥料能保護和促進農作物生長並提高產品品質,且不會產生和積累有害物質,對生態環境和土壤環境也無不良影響。微生物肥料的施用符合綠色食品生產和綠色農業發展的要求。

  在環保方面,微生物的特定功能可分解發酵城市生活垃圾及農牧業廢棄物,可將城市生活垃圾合理再利用。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