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地產是一種經濟綜合體,覆蓋了地產、度假、生活、休閒娛樂等各大方面。房地產市場遭遇全國性政策「剎車」,旅遊地產市場發展現狀如何?一起來關注一下。
據悉,旅遊地產這一昔日的樓市熱點領域也繼續「降溫」。根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旅遊地產行業市場供需前景預測深度研究報告數據統計,目前全國旅遊地產項目有將近8000個,而平均去化速度為11.8套/月,完成存量去化需要16年。
分析旅遊地產降溫的因素認為:一方面,旅遊地產價格經過多輪上漲,概念逐漸泛化,市場分化嚴重;另一方面,限購限貸風潮同樣將旅遊地產籠罩其中,同時一些旅遊地產項目華而不實,變現困難,再加上未來可能出台的房地產稅,「度假房」將會變得越來越「想說愛你不容易」。
前些年,天津市民孫先生退休後先後在長白山、博鰲、武夷山等地購買了房產,作為養老休閒度假的去處。「冬天在博鰲過,夏天住長白山,熟悉我的人管我叫『候鳥』。」讓老孫得意的是,這些當年為提高養老品質購買的房產,如今價值翻倍甚至是數倍。
為休閒度假提供居所併兼顧保值增值價值,這是不少市民選擇旅遊地產的初衷。據記者觀察,差不多在十幾年前,在黃山、武夷山、日照、博鰲等眾多休閒旅遊度假景區,花20萬元在這些地域的非熱點區域購置一套90平方米左右的房產並非難事。但如今,隨著市場整體水漲船高,曾經低投入高回報的旅遊地產早已不再。
以三亞為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三亞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今年9月份繼續環比上漲1.2%,市場每平方米均價接近2萬元。有分析指出,旅遊地產的購買對於消費者而言本身就帶有一定的衝動性,而三亞如今動輒上百萬的房價,早已脫離「任性」選擇的範疇了。
隨著旅遊地產概念的逐漸泛化,市場分化在所難免。近日,為期3天的海南陵水城市營銷暨旅遊地產推介活動來到成都,陵水黎族自治縣19家房企共帶去20個房產項目。展會現場就成交商品房16套,總成交金額達2030萬元。據陵水縣政府有關負責人介紹,上半年,陵水商品房銷售面積達107.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59.2%,銷售額為172.9億元,同比增長40.7%,市場依舊火熱。
但與此同時,在一些複製海南模式的地區,如雲南、吉林、廣西等地,旅遊地產的銷售情況卻並不樂觀。有在雲南置業的外地遊客抱怨,在全國房價高漲的背景下,由於在一二線城市買房投資成為奢望,他轉而投向雲南旅遊地產,卻發現變現能力並不樂觀,短時間內很難收到回報。
面對國內旅遊產業由觀光旅遊時代向休閒度假時代的轉型升級,上市公司武漢三特索道從一家旅遊客運索道經營為主的企業,逐漸向景區及景觀房地產開發經營領域拓展,不過今年前三季度的經營狀況卻不樂觀。
據其在10月27日晚披露的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3.54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775.38萬元。公司2015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300萬元,預計今年實現淨利則跌至-4500萬元至-2500萬元,旅遊地產業績低於預期被列為重要原因之一。
原本寄託了人們養老安居和增值期望的旅遊地產,為何市場距離預期越來越遠?專家分析,這從旅遊地產的投資階段開始就埋下了伏筆。
記者發現,國內旅遊地產項目一般都遠離市區,有的填海造陸而成,所在地塊稱之為某「島」或「城市」,在同一時間集中有較大的供應數量。例如廣告投放堪稱「狂轟濫炸」的海南某旅遊地產項目,最低銷售單價僅5600多元,總占地面積達12000畝,僅開盤銷售面積就達136萬平方米,供應堪稱「巨量」。
從供需關係看,如此大量的房地產短時間內集中供應,必然會在區域內造成市場供應的過量。隨著市場漸趨冷靜及消費者回歸理性,人們逐漸意識到,進入二手市場的旅遊地產很難變現,或者「賣不上價」。即便進入租賃市場,一方面,房屋閒置時節基本是旅遊淡季,租客本來就不多;另一方面,進入旅遊旺季,房主自身也有度假住宿需求。而且附近房屋區域本來就有大量可供租賃房產,租金同樣不會太高。
近年來,投身旅遊地產的房地產企業眾多,既有恆大、碧桂園、萬科、華僑城等這些實力雄厚的開發商,還有地方性的小開發商。據業內人士透露,為從火熱的旅遊地產市場中分一杯羹,不少開發商採用的是開發一個樓盤註冊一家公司的模式,一旦項目開發完畢,公司通常會註銷,消費者在後期遇到房屋問題通常投訴無門。而且,這些小公司在旅遊地產開發上並不專業,開發模式基本與常規住宅無異,難以體現旅遊地產特色,忽視了消費者的真正需要,項目華而不實。
記者在北方沿海某人工島上走訪看到,這裡在臨近沙灘海水浴場的地方修建了一批別墅項目,對外打出「沙灘海景房」旗號。不過每年進入11月份,這處沙灘海水浴場會停業,別墅所依傍的海景顯得名不副實。有房主抱怨,由於距離市中心超過30公里以上,過於偏僻,這裡真正的住戶寥寥無幾,夜晚格外陰森。到了旅遊旺季遊客往來頻繁,又過於吵鬧。她早有出手之心,但在中介掛了半年之久卻鮮有人問津,成了名副其實的燙手山芋。
其實,同省不同區域之間、南北方之間都有較大差距。不少地產商將海南旅遊地產的模式套用在其他區域,不見得適用,事實證明甚至會事倍功半,消費者的接受度並不高。
旅遊地產也並非「一無是處」。地產行業觀察人士康紅恩判斷,最近幾年,由於全國很多城市的霧霾、異常氣候等問題,未來5到10年間,大城市將迎來一波遷移和遷居的熱潮,旅遊地產將有很大潛力。
2015年中國旅遊地產在升溫中變革,房地產與旅遊需求疊加,旅遊地產「併購轉型」主題突出。
房企轉型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但房企的嘗試也還是未知之數。如果房企沒有及時調整布局策略,沒有利用好多元化融資渠道支持公司轉型,房企極有可能在轉型道路上面臨「生死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