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網際網路電視放下「價格屠刀」 邁向大屏時代

網際網路電視放下「價格屠刀」 邁向大屏時代

2016-01-01 14:45:01 報告大廳(www.bptrips.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仿佛一夜之間,網際網路電視品牌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短短兩年時間已經多達十餘個。它們憑藉硬體免費、低價策略,意圖撼動長期被創維、海信、TCL、康佳等傳統電視巨頭占據的江湖,一時之間廝殺激烈。

  不過,隨著面板價格的上漲,網際網路電視率先扛不住經營壓力。在傳統電視巨頭尚未發聲之際,近期,網際網路電視品牌樂視3個月時間內兩次提價,再次在電視市場攪動軒然大波。

網際網路電視

  不降價沒市場 降價沒有利潤

  網際網路電視一直是低價出售商品,扮演著「價格屠夫」的角色。在近兩年來時間裡,網際網路電視非常瘋狂,紛紛打著硬體免費、低價策略的旗幟,在搶奪電視份額的同時,爭奪未來家庭網際網路的入口。

  憑著低價策略,網際網路電視品牌得到迅猛發展。據《中國智能電視行業分析報告》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網際網路電視在整個市場的零售額占比升至16%,品牌數量接近20家,幾乎與傳統電視品牌數量持平。

  不過,低價策略難以持續。近日,樂視TV發出部分機型漲價公告稱,由於「受上游供應鏈面板供應不足,面板價格持續上漲影響,單台電視生態補貼硬體額度不斷增加,已超出我們生態補貼能力」,決定對40英寸、43英寸、50英寸、55英寸部分機型每台價格上調100元,65英寸部分機型每台價格上調300元。今年9月以來,短短3個月時間內,樂視兩次提價以應對經營壓力。

  眾所周知,對於電視來說,最重要的成本就是電視面板,占整個產品成本高達70%。「今年面板的快速漲價給電視廠商造成了巨大壓力。」奧維雲網(AVC)智能顯示與數字娛樂事業群總經理董敏介紹,面板從4月份以來一直在上漲,平均漲價幅度高達50%,無論從漲幅還是加速度來說,都是有史以來最激烈、最迅猛的一次,尤其是相對過去面板行業螺旋式漲價或降價的軌跡來說,本次面板漲價造成的壓力不小。

  董敏分析本次面板漲價的原因時介紹說,由於三星關閉了一條面板線,造成整個市場供應少了幾千萬面板;此外台南發生地震、三星採用曲面工藝導致良品率下降,以及全球電視對大屏需求快速上漲等原因,導致面板供應可能要等到明年才能恢復穩定。

  隨著面板的漲價,賣得越多意味著虧得越多。今年5月,40寸全高清液晶電視面板報價90美元,現在報價135美元,實際面板的成本增加了45美元,折合人民幣310元。網際網路電視40寸的整機價格也就1000多元,增加的310元成本,意味著賣得越多虧得越多。

  材料漲價給網際網路電視帶來的影響已經凸顯。根據暴風集團日前公布的2016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2016年第三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0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03.99%,但淨利潤卻大降97.16%,為48.76萬元。

  專家指出,網際網路電視如今面對的難題比較大,不降價沒市場,降價的話沒有利潤,一些品牌的低價模式需要砸入大量的真金白銀對用戶進行補貼,一旦資本補貼難以為繼,過去漂亮的銷售份額、銷售數據可能將遭遇「滑鐵盧」。

  實際上,當面板價格出現上漲勢頭後,很多傳統電視廠商直接放棄了對價格戰的跟隨。

  但是,長期以低價競爭搶奪市場份額的網際網路電視品牌仍然在苦苦煎熬。截至目前,網際網路電視品牌仍然只有樂視一家打出了漲價的口號,但業內普遍預計,後續會有更多品牌跟進,畢竟活下來才是最重要的。

  「這並不意味著未來的低價競爭會消亡,價格競爭是搶奪市場份額的最快速的方式。」董敏認為網際網路電視低價競爭模式仍將存在,不過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說,網際網路電視將會減少低價競爭,更著重於未來可持續發展,不過偶爾會以促銷的方式出來搶奪市場。據透露,一些網際網路電視品牌從去年開始,就在做品牌轉型的嘗試,開始關注自身良性發展。

  新一代電視即「智能電視

  今年以來,關於網際網路電視的話題不斷,一些網際網路電視品牌甚至揚言「傳統電視機在未來3年將消亡,網際網路電視時代將來臨」。那麼,傳統電視與網際網路電視有何區別?網際網路電視與智能電視有何不同?

  記者採訪相關專家了解到,目前的傳統電視實際上代表的是非智能電視,也就是功能電視,僅僅擁有接受信號觀看電視等功能;而網際網路電視則代表了智能電視,也就是說能人機互動、能帶來更好體驗的擁有智能應用的智能電視。

  而對於傳統彩電巨頭和新興網際網路電視品牌來說,則沒有清晰的界限,也沒有統一的口徑。採訪時,講起PPTV、風行、看尚、微鯨等網際網路電視品牌,一些被訪者都稱很陌生。彩電業一位資深分析師笑言:「現在是誰稱呼自己是網際網路電視,就是網際網路電視。實際上,傳統電視廠商和網際網路電視品牌販賣的電視,從產品、渠道、操作手法、功能上來說,都沒有明確定義。」

  業內普遍認為,傳統彩電巨頭與網際網路電視品牌最大的差異,是面對消費者的不一樣。傳統的彩電巨頭面對的範圍更大,有運用智能電視看電影、玩球賽或者使用交互功能的時尚達人,也有僅僅使用「看電視」功能的人群;而網際網路電視品牌瞄準的人群更細分,更注重新型營銷、交互體驗等。

  有專家認為,用「智能電視」來稱呼目前的新一代電視更加貼切。因為網際網路電視一開始只是指「能與網際網路聯通」的電視,然後是指「能利用計算機或機頂盒電視完成接收視頻點播節目、視頻廣播及網上衝浪等功能」的電視;但是到未來,隨著技術的發展,與5G、物聯網聯通的新一代電視將擁有人工智慧、大數據、門戶入口等功能,所以用「智能電視」來稱呼網際網路電視更簡單明了,與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成系統,更能跟上時代發展。

  記者採訪發現,創維、海信等彩電巨頭早已與網際網路模式相結合。早在2015年6月,創維總裁楊東文在接受深圳商報記者採訪時就透露,創維彩電早已從功能機轉向智能機,當年的目標是希望實現智能化電視機的滲透率為70%。

  據了解,傳統與網際網路之間的差異已經在融合,雙方界限在消失。過去僅僅注重生產、研發、售後的電視廠商,一旦開始注重內容建設、新型營銷、交互體驗等網際網路銷售模式,爆發是驚人的。截至今年10月31日,創維中國的智能電視累計激活用戶數為1539萬,日均活躍用戶數為703萬。而海信也宣稱截至2016年11月15日,平均日活躍用戶已達856萬。

  網際網路電視邁向大屏時代

  網際網路電視下一步會選擇哪一個新的發展方向呢?業內專家認為,網際網路電視將有兩條發展主線,一條是從硬體上來說,將回歸到注重音質和畫質;一條是從軟體上來說,網際網路電視將成為家庭網際網路的接口之一,不止是擁有電視機的功能,還應該有物聯網的交互端功能,電視存在價值上也會發生變化,將成為智能城市、智能家居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網際網路電視的外延也將越來越大,網際網路電視的定義將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以前是只能聯網的電視,現在是智能電視,未來則應該是人工智慧電視。而未來的電視品牌格局,則是強者恆強的格局,例如創維等電視品牌會成為市場頂端,再往下就是一個比較大的體量相差不多的陣營。

  隨著人們對於畫質的重視和消費需求升級,電視機大屏化正成為主流。從各項戰報來看,今年的雙十一「家電軍團」的崛起成為新亮點。據天貓數據顯示,成長迅速的大家電品類中,彩電產品銷售額47.9億元,同比增長37.9%。其中,熱賣的大家電單品榜中,網際網路電視占據半壁江山,大螢幕的銷售額也呈現上升趨勢。酷開、KKTV等網際網路電視品牌在打低價模式的同時,還紛紛通過「造節」等活動來發出市場聲音,酷開打造了「粉絲節」,PPTV打造了「超級品牌日」,風行打造了「硬體免費日」,憑此來搶奪市場份額,而其中大螢幕的銷售非常搶眼。

  大尺寸彩電的銷售呈現加速態勢。根據奧維雲網提供的今年中國彩電市場第三季度總結,從重點尺寸結構來看,2016年第三季度全球面板平均尺寸41.3寸,預計四季度將達到42.2寸;中國彩電市場的平均尺寸達到46.6英寸,預計四季度將達到47.2寸。大尺寸的趨勢已經勢不可擋,而整體三季度55寸仍然是絕對的第一尺寸,銷量占比達到23.4%,同比增長7.5個百分點。「整體55寸產品的滲透率為31.1%,已經占據了1/3的市場份額,大尺寸化進一步加深。55寸之後我們預計下一個大尺寸將是65寸,預計2017年65寸占比將達到5.7%。」奧維雲網的專家介紹說。

  實際上,面板市場的價格上漲已經反映了市場需求。根據最新公布的11月面板報價,繼10月持續大漲後,由於電視面板的供給緊俏,11月包括40英寸、43英寸、55英寸、65英寸等中大尺寸電視面板單月又大漲了10美元。分析師認為,12月份49英寸、50英寸、55英寸產品可能還有小幅增長。

  「我們也面對成本壓力,不過老產品不會漲價,但我們會持續密集推出新產品,加速替換老產品,以提高產品競爭力。」創維副總裁劉棠枝透露,由於電視大屏化已經形成趨勢,預計到明年,面板大屏供應仍然將面臨緊張態勢。更多相關網際網路電視行業資訊分析請查閱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網際網路電視行業市場供需前景預測深度研究報告》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