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鏈物流泛指冷藏冷凍類食品在生產、貯藏運輸、銷售,到消費前的各個環節中始終處於規定的低溫環境下,以保證食品質量,減少食品損耗的一項系統工程。它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製冷技術的發展而建立起來的,是以冷凍工藝學為基礎、以製冷技術為手段的低溫物流過程。 中國農產品冷鏈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國家必須儘早制定和實施科學、有效的宏觀政策。冷鏈物流的要求比較高,相應的管理和資金方面的投入也比普通的常溫物流要大。
記者經調查之後了解到,近期的菜價之所以環比2015年大幅上漲的原因,主要是天氣的問題。部分地區的大幅降溫和降雨,既影響了北方產區蔬菜的生長速度,有影響了產地的收購。而更重要的一點,便是這樣的天氣嚴重影響到了果蔬物流。造成了生鮮果蔬供應的偏緊,價格也持續上漲。
生鮮果蔬對於物流的要求極高,氣溫大幅下降以後,北方產區冷棚生產的蔬菜即將全面退市,即便是暫時沒有退市,隨後也會出現產量、質量雙下降的狀況,需要南方產區蔬菜的及時銜接。同時,南方產區的蔬菜進京,運輸和保鮮的費用都會增加,這也是拉動菜價上漲的一個原因。
生鮮果蔬在物流途中,物流車收到天氣影響經常會拖慢運輸速度,而這對於生鮮食品來說是很致命的。新鮮度便是果蔬的生命線,拖慢一天,果蔬腐敗量便會非常巨大。而這在側面也說明了我國目前物流水平的落後。
距記者所知目前,國外一些已開發國家,已經形成了完整的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生鮮易腐農產品已經占到銷售總量50%,而且還在持續增長中。農產品冷鏈物流對推動國外經濟與社會協調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一些國家新的經濟增長點。這些國家通過冷鏈物流不僅使農產品減少了損耗、降低了成本,並且還間接地增加了農產品產量和農業產值。例如加拿大其蔬菜冷鏈物流損耗僅為5%,相當於我國的1/6;物流成本不足30%,相當於我國的1/2。
而差距主要還是集中體現在技術方面,已開發國家的冷鏈通過低溫加工、低溫貯藏、低溫運輸及配送、低溫銷售四個環節,使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始終保持在低溫環境,有效地控制了有害微生物的滋生與蔓延,保障了食品安全。
未來的冷鏈物流將會變得越來越精細化、智能化,甚至還將有可能會誕生冷鏈物流配送行業的獨角獸平台。
目前生鮮電商的「最後一公里」配送已成為行業發展關鍵環節,雖然我國製冷設備近幾年一直在快速增長,卻仍無法滿足冷鏈物流及食品冷藏方面的需求。國際冷庫協會統計顯示,我國擁有8300萬平方米的冷庫容量,僅次於美國和印度,但我國人均冷庫容量僅為0.116平方米,約為美國的1/4。《2015年度中國製冷行業發展分析報告》顯示,我國果蔬、肉類、水產品的冷鏈流通率分別為22%、34%和41%,年均增速分別達到36%、31%和23%,歐美國家冷鏈流通率則超過95%,未來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冷鏈物流總額約為4萬億元左右,年增速達22%。目前我國冷鏈市場規模在1500億元左右,食品和農產品在冷鏈中占絕大部分,醫藥和化工類占比較小。隨著生鮮電商的迅猛發展以及冷藏食品消費量的不斷提升,我國冷鏈物流增量空間將打開。機構預計,到2020年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將達到4000億元。 據悉,2015年我國冷藏車總保有量達10萬台左右,年複合增長率達13.9%。同年我國冷庫總容量為2779萬噸,新增231萬噸,仍然保持增長態勢,預計未來幾年新建冷庫容量增速將達到40%。隨著生鮮電商對冷庫和冷藏車需求的拓展,以及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冷庫和冷藏車市場需求將延續高增長態勢。為此,易觀報告預測,我國生鮮電商物流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為生鮮電商物流行業的大數據和信息化技術將會不斷升級改進,伴隨著節能環保新產品的開發,生鮮電商物流行業的儲藏、運輸等成本將會大大節約。同時,伴隨著製冷工藝和技術的持續完善,冷鏈物流的溫區將會越來越精細化,使之冷鏈物流配送的品類範圍將會擴大。並且自建冷鏈物流的生鮮電商企業,未來會有多家企業在滿足本企業冷鏈物流需求的基礎上,服務於第三方以增加自身企業收益。
業內人士表示,自建物流更能建立起競爭壁壘,為用戶提供更好的「鮮」品,在生鮮電商的快速發展推動下,未來的冷鏈物流將會變得越來越精細化、智能化,甚至還將有可能會誕生冷鏈物流配送行業的獨角獸平台。
除此之外,在政策方面,2016年6月財政部、商務部聯合印發了《關於中央財政支持冷鏈物流發展的工作通知》,對相關冷鏈項目建設給予資金支持。同時,發改委編制的《營造良好市場環境推動交通物流融合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形成一批有較強競爭力的交通物流企業,規劃建設危險品、冷鏈等專業化物流設施設備,完善冷鏈運輸服務規範,實現全程不斷鏈。相關政策的逐步落地將對冷鏈物流行業發展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
據預測稱,在國家強制性冷鏈物流標準將出台的背景下,我國冷鏈物流將有極大發展空間。以中國食品年供應量總額在1700億美元,到2020年將達到8000億美元估算,預計未來冷鏈物流的市場需求可達數百億乃至千億美元。此外,不少生鮮電商正在將目光瞄準物流服務方面。據了解,今年的「雙11」,各大電商平台紛紛把生鮮品類的「價格戰」轉向「服務戰」,瞄準了售後環節。如天貓生鮮在售後方面推出「壞單包退」服務,京東則是在生鮮類商品中正式上線「天天果園」的自營項目,享受「211限時達」、「自提」等服務支持。
億邦動力網首席知識官葉志榮曾介紹,生鮮商品的損耗高於普通商品,消費者收貨時,無法完全通過外觀來判斷生鮮商品是否變質、腐爛。「目前生鮮市場消費很分散,消費者的忠實度有待培養。平台商家投入售後服務和物流保障,不能僅從一時帶來的盈利效果來評價,其間意義在於培養用戶習慣,建立客戶體驗的標準。」《2016-2021年中國物流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公開數據顯示,生鮮商品的損耗率在20%左右,普通商品損耗率則低於1%。表明,一周購買一次的用戶占比僅為12.4%,而偶爾購買的用戶占比高達65.8%.
有業內人士表示,大多數生鮮電商還未進入盈利階段,但隨著消費者網購習慣的逐步形成,想要提高用戶忠誠度,關鍵在於提升產品的安全品質,注重冷鏈物流的建設,加強消費服務的引導,把布局重心從榨取上游利潤獲取價值變成依託於產品和服務創造價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