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體育被視為新的經濟增長點。2016年,中國體育產業全面迸發,布局之爭已經白熱化,俱樂部、賽事、場館、轉播版權、體育裝備……全產業鏈都成為投資併購的熱點。
隨著各地配套政策的落實,以及冬奧會、亞運會的申辦,我國體育產業將步入加速發展期。據預測,到2025年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將超過5萬億元,未來十年產業年平均增長率將保持在20%以上。2016-2021年體育產業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分析認為,未來十年將是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首個「黃金十年」。
隨著體育產業不斷發展,相應的投資機遇也逐漸顯現。2016一年體育產業投資基金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就在日前,探路者剛剛發布公告稱,擬與其他方共同出資成立體育產業基金,基金募集規模為4億元,主要用於投資體育領域,包括賽事運營、網際網路+體育等項目。
而據《經濟參考報》7月底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已成立超過20隻體育文化產業投資基金,規模累計超過400億元。加上這幾月新增的項目,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體育文化基金規模累計已逾550億元。
但隨著資本蜂擁而至,因為國內體育產業基礎薄弱、專業人才稀缺、優質標的難尋等弱點也凸顯出來。12月11日,有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其中也不乏有一些創業者數據造假、「刷高」估值再去融資、找人接盤的亂象出現。
探路者的公告稱,與東證融成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出資,成立體育產業基金,其中探路者認繳金額為1億元,持股25%,東證融成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持股50%。基金主要用於投資體育領域,以成長期和擴張期項目為主,兼顧成熟期和Pre-IPO階段項目。投資領域還包括體育培訓、智能硬體、體育媒體、場館運營等。
這已經不是探路者的第一個體育基金了。2015年1月時,探路者就曾參與創立體育基金,其與江西和同資產共同發起,設立了總規模為1.1億元的探路者和同體育基金。當時其公布的主要投資領域為:體育垂直類媒體、體育賽事運營、體育培訓、大眾體育賽事相關領域的企業等。
2016年4月,探路者公布過合同體育基金投資的5個首期項目:奧美健康、FitTime、眾景視界、冰世界與樂動天下。
時任探路者副總裁的張濤曾提出了和同基金二期「體育+」的投資思路,並表示,正在募集的二期基金總規模為5億元。當年的張濤還曾躊躇滿志地說道:「當我感覺到整個行業要起來的時候,我就感覺到興奮。」
「在業內,探路者做體育基金還是比較早的,實際上,第一批投的項目不止5個,其中有1個運營得還不錯,賺了不少錢,這也使探路者二期基金應運而生。」一位熟悉探路者的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但當時因各種原因,有一個項目沒有在公告中披露。
探路者對體育投資基金的熱衷,或只是眾多資本湧入體育產業的一個縮影。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自國務院46號文發布以來,國內已成立超過20隻體育文化產業投資基金,規模累計超過了550億元。布局者中除BAT、萬達、蘇寧這樣的巨頭外,還有紅杉資本、IDG等眾多投資機構。
體育產業的基金規模並不小。今年9月,房企佳兆業與凱興資本成立了規模100億元的「佳兆業凱興體育基金」,主要投資體育場館方向。12月4日,鄧亞萍也宣布,「鄧亞萍體育產業投資基金」也在河南成立,項目規模50億元。鄧亞萍還調侃稱,把這些錢「投給誰」成了她的一大煩惱。
「資本蜂擁而至,這已經是一種共識了。但在大潮之下,自然有不少人『弄虛作假』。」一位自身擔任體育基金GP的合伙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資本誘惑下,不少創業者通過數據造假、「刷高」估值等手段,找融資、找人接盤的現象時有發生。
有多位體育業內人士也向記者表示,在投資早期,不少基金都「踩了很多坑」。因為沒有體育投資經驗,而是帶著網際網路、電商的投資慣性,投資了一些O2O、概念項目,結果還沒到融到2期項目就死了。
前述GP合伙人還舉例說,曾有一些沒有實體的創業項目——如體育電商、體育大數據平台,本來只有1萬名用戶,但通過刷數據偽造成3萬名用戶,再找到機構,把用戶的平均消費做高。這樣來提高公司估值,再繼續去找錢融資,實際上公司業務方面只是一個「空殼」。
「熱錢太多,好項目太少,因此整個行業就顯得比較浮躁,許多創業者的心靜不下來。」該人士表示,國內體育產業發展還處在較基礎階段,對巨頭來說,在資本投入最多的賽事IP上,消費者連付費觀賽的習慣還沒有培養起來,盈利都很難。而對於創業者來說,也只有把基礎打牢,泡沫消散的時候才不會「裸泳」。
隨著未來體育產業不斷調整優化,投資機會在於產業鏈的核心環節,即賽事運營,包括競技體育賽事與大眾健身類賽事。同時,體育服務業也充滿機會,體育營銷與場館運營領域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