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水泥集團聯盟引領市場有序競爭 化解水泥產能嚴重過剩現狀

水泥集團聯盟引領市場有序競爭 化解水泥產能嚴重過剩現狀

2016-01-02 11:38:58 報告大廳(www.bptrips.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眾所周知,《國務院關於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國發〔2013〕41號)文件,明確要求加快制修訂水泥、混凝土產品標準和相關設計規範,推廣使用高標號水泥和高性能混凝土,儘快取消32.5複合水泥產品標準,逐步降低32.5複合矽酸鹽水泥使用比重;《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34號)文件進一步明確,要求停止生產32.5等級複合矽酸鹽水泥,重點生產42.5及以上等級產品。自41號和34號文件發布以來,我們水泥行業持續做了大量的工作,來逐步落實好這兩個文件的規定精神,僅就取消32.5複合水泥來講,雖然還保留了32.5R複合水泥這個尾巴,但32.5複合水泥標準正式取消了,總算在完善水泥產品標準方面邁出了一大步。

  近兩年來,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化解水泥產能嚴重過剩這項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特別2016年以來,水泥行業總體呈現產量小幅增長、效益大幅回升局面。1~10月份,全國水泥產量僅增長2.6%,但規模以上企業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總額332.2億元,同比增長47%;10月份當月實現利潤總額83.4億元,較上月增長31%;預計全年水泥行業利潤總額有望達到甚至超過500億元。但是,由於水泥產能嚴重過剩的矛盾仍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儘管目前水泥價格和效益開始出現回升,但是階段性特徵明顯,明年水泥行業面臨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我們決不能盲目樂觀,必須進一步貫徹落實好中央的決策部署,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工作力度。

水泥集團聯盟引領市場有序競爭 化解水泥產能嚴重過剩現狀

  從競爭到聯盟

  「幾大水泥集團能從競爭到竟合再到今天結成資本紐帶、謀求成立投資公司,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換來的。」回憶起由分到合的過程,宓敬田感慨道,這是平衡了政府去產能要求、市場供需關係、諸多企業生存發展等多方利益需求下,取得的突破與創新。

  這一切還要從2015年,中國水泥行業那場空前的危機說起。

  2015年,中國水泥市場跌入了歷史上的低谷。水泥是一個產能嚴重過剩的行業,產能利用率平均不足六成,尤其在新疆地區這一數字只有34%。產能過剩進而又導致企業間的惡性價格戰。

  水泥企業眾多,相互殺伐多年、市場一片混戰。有的北方企業憑藉海運的低廉運費可把熟料(水泥半成品)運到浙江、福建、海南,有的南方企業則能北上山東、河北、遼寧。由於水泥產品同質化,且產能嚴重過剩,無序競爭讓全國水泥價格在2015年出現了斷崖式暴跌,進入了20年來的最低水平。「你能相信嗎?價格火拚一度讓水泥最低賣到120元/噸,比沙子價格還低,幾乎只有生產成本的一半。這既是行業的恥辱,更是國家資源極大的浪費!」宓敬田如是說道。

  可這時,山水集團卻剛剛從轟動一時的股權之爭中掙扎出來,內憂外患,瀕臨破產。企業內部,帳面資金只有幾千元,經營虧損卻高達20多億;外部,企業有70多億元巨額債務須要化解,數十起訴訟急於應對。「如果水泥市場環境沒有整體性改觀,任憑山水集團抓管理、降成本,最終仍然難逃虧損甚至破產的命運。」作為這家江北最大水泥企業的新任掌門,宓敬田一度陷入了深深的憂慮與困惑之中。

  水泥、煤炭和鋼鐵,是三大產能嚴重過剩的資源型行業,煤炭和鋼鐵已由中央政府給予資金補貼進行去產能改革,唯獨水泥沒有專項資金支持。正如中國水泥協會一份文件中所稱,「2016年全國煤炭、鋼鐵過剩產能退出任務有望提前完成。水泥行業去產能工作進展緩慢,步履維艱,任務艱巨」。

  《2015-2020年水泥工業行業市場競爭力調查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水泥是一種特殊的區域性產品,運費占比很高,陸上運距100公里,運費就達30元,如果運距超過100公里,在價格如此地位運行下,企業根本無錢可掙。同時,企業能否盈利,銷價比銷量更重要,因為水泥成本中只有10%與銷量有關。

  經過分析,宓敬田得出了結論,要想拯救企業自身,必須先拯救整個行業,其中的關鍵在於能否扭轉無序競爭、低價傾銷的局面,讓市場恢復健康有序的運行狀態,實現價格的合理回歸。

  2016年3月,在山水集團與中國建材下屬子公司中聯水泥一次會晤中,宓敬田提出大集團要主動擔當責任,帶頭推動產業協同,維護市場健康運行。這讓中聯水泥的高層又驚又喜。喜的是,中聯也正有此意,雙方不謀而合;驚的是,山水集團似乎與以往截然不同了。

  海螺集團的一位高管曾當面指出,「山水集團在2015年就是行業的罪人!」原來,2015年正是山水集團前任董事長在股權之爭中為了達到讓企業破產的目的,曾在山東、山西等市場大幅低價傾銷,進而又波及到周邊區域,將整個水泥行業拖入了泥潭。

  山水集團與中聯水泥兩個大佬在山東的產能占整個市場的65%以上,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主導地位。雙方當即達成共識——主導區域內的產業協同,不搞惡意殺價、低價傾銷,引領市場有序競爭。

  資本的紐帶

  水泥大佬們的產業協同,是區域內大企業通過限制產量,營造出供需平衡的格局,同時不搞惡意競爭,低價傾銷,在此背景下水泥價格就會得到恢復性上漲。可每當水泥價格合理上漲、有利可圖時,每當淡季到來、經營難以為繼時,巨大的利益誘惑和少數企業違規獲利,對多數企業來說,都是一場經濟上、心理上的考驗。

  山東水泥企業聯盟曾主動向當地省政府部門申請錯峰停產,以減緩市場供給過剩的壓力。可是,部分企業一看停產錯峰不是國家統一要求,開始暗自生產銷售。「這時,為了穩定魯東地區市場,山水集團讓出了50萬噸熟料市場,占當月銷量的1/3,可部分小企業卻一哄而上,山東聯盟會前去做工作,『我們可以讓出份額,但你們不能再把市場搞亂了』。」宓敬田無奈道。

  事實上,即使山水集團內部也有部分子公司為緩解現金流緊張,私下違規。發現這一現象後,宓敬田做出一個痛苦的決定,免去了一個子公司總經理,3個子公司的銷售副總。宓敬田心裡也在權衡,如果大企業只顧自己眼前利益,剛剛出現好轉的市場可能再次崩盤,破壞者也無法獨善其身;如果大企業帶頭堅守底線,行業回暖,自身也會是受益者。「從國際經驗看,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必須由大企業整合市場,提高行業集中度,兼顧好各種資源和各方利益,讓過剩產能有序退出,實現產業結構調整的正循環。由此,產能置換是市場整合的一個重要方式。」宓敬田舉例道,如果一個地方有兩大水泥集團,都有100萬噸產能,市場需求僅有160萬噸往往就會引發惡性競爭。如果通過置換產能,只剩下一家企業主導,這家企業必然就會自覺地壓減過剩產能。

  目前,許多水泥大佬已經開始簽訂意向,將產能相互置換,使其在各自核心市場中進一步提供產業集中度。

  大佬們的付出終於迎來回報。2016年一到十月份全行業實現利潤總額332億元,同比增長47%,截至11月底,山水集團也減虧20億元,實現了扭虧為盈的目標。

  一年的工作總算有了成效,可如何才能長久維護目前健康運行的大好形勢?

  最初,有大企業曾醞釀在遼寧將所有企業產能直接進行資本大整合。可是,這一設想顯然有些太理想化。水泥企業性質各異、大小規模不同,根本無法實現跨地區、跨混合所有制資本重組。

  10月27日,中國水泥協會向山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發了一封《關於在山東省開展水泥行業結構調整創新試點工作的函》。信函中表示,「山東省是我國水泥產能大省,在面對山東省水泥產能嚴重過剩和去產能任務艱巨的情況,中國水泥協會決定將山東省水泥行業作為全國試點,建議由中聯水泥、山水水泥牽頭,聯合轄區內各企業,按市場化原則自願投資組建『山東省水泥投資管理公司』,搭建水泥產能整合平台……」

  與此同時,中國水泥協會要求「中聯水泥、山水集團,主動聯繫山東省轄內所有水泥企業,起草《山東省水泥行業開展結構調整創新試點實施方案》,儘快組建『山東省水泥投資管理公司』,最遲2017年一月開始公司運營,爭取2017年四季度總結創新試點經驗在全國推廣」。

  中國水泥協會產業結構改革的想法很快得到了多個地方政府的支持。目前,已有山東淄博市、遼寧省、內蒙古自治區等政府出台文件,支持建立「水泥投資集團」。其中,遼寧省水泥投資集團後來居上將於2016年12月20日率先註冊成立,山水、天瑞、中建材等7大企業集團進行注資入股。

  這一試點是由區域性內企業出資入股、註冊「水泥投資集團」,通過資本紐帶把不同企業間的利益聯結在一起,統一平衡區域內的供需關係,穩定市場價格。相比於此前組建的鬆散聯盟,以資本為紐帶成立的緊密型共同體對區域內企業有著監管的職能,誰破壞了產業協同限產保價,就會受到相應的資金處罰。

  同時,「水泥投資集團」另一個主要職能就是去產能。2016年5月18日,國務院辦公廳出台「關於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34號文」)。這意味著,如果說去產能前一階段主要以限產為主要形式,今後政府則要求實實在在地壓減過剩產能。「水泥投資集團」入股企業將設立水泥產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專門用於獎補主動去產能的企業,幫助政府引導過剩產能主動退出。如是,34號文件中關於淘汰落後,壓減產能和提高集中度的規定也得以落到實處。「2017年,水泥行業將迎來史無前例的產業大變局。」宓敬田指出,過去水泥行業產能嚴重過剩,既浪費了國家資源,又導致了企業虧損,還污染了環境。如果沿著這條正確的路堅定走下去,水泥行業供給側改革落到了實處,走上健康運行的軌道,企業利益蘊含在行業利益中,企業也會受益;在沒有資金投入的情況下,也實現了去產能的既定目標;技術裝備、產品升級、產能縮減還將使得這一嘗試具有節能減排的社會效益。一舉數得。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