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養豬第一大國,也是豬肉消費第一大國,但卻非養豬強國。中國養豬業存在著很多有待發展的空間,但同時制約養豬業發展的因素也十分突出。此外,隨著2017年全面禁養和2018年環保稅開徵的政策執行,使得已經到來的2017年成為養豬人特別是中小養殖戶朋友最為糾結的一年,因為,面對環保的壓力,他們進退兩難,進,一定要面對用地和資金的壓力;退,必然牽扯重新擇業和出路問題。那麼在這樣的背景下,養豬業該如何實現突破升級呢?
首先是來看自然地理環境,地少,多丘陵,但是人多。養殖發展需要土地資源,然而環保問題也是十分緊迫,水網區域幾乎不可養豬,而山地又不太適宜規模養豬。
其次,糧食資源不穩定,糧食供給能力有待提高,而畜禽與人爭糧食的尷尬局面也是屢次發生,很多飼料原料是大量依賴進口的。
第三,豬場的建設成本、飼料成本不高提高,養殖戶的資金周轉承壓。
最後種業資源,其實我們不是確實本地育種資源,是因為開發、保護、利用、傳承不到位。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正面臨著成本高升、資源短缺以及資本投入等重大難題。不過,每一次行業的轉型升級結構中都孕育著無限的商機,就拿這兩年來說,小散養戶的大量退市騰出了大量的市場空白,一些大集團出現擴產布局、跑馬圈地的做法也不新鮮。養豬業注入了資本的血液,可以說機會越來越大,壓力也越來越大。
所以,業內人士猜測未來養豬業的發展方式將告別單打獨鬥。資源互補的重組結合將會非常明顯,資源協同、投資合作等將會越來越成為主流。這是資本時代對養豬業的衝擊與敦促。當然,這也不是一年、兩年能夠完成的,但趨勢難改。所以趁著還有喘息、思考的機會,養豬人一定要規劃好未來的發展方式、飼養規模以及合作方式。
2016年因環保拆遷退市的養殖戶不計其數,對於生豬養殖環節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但是環保在2017年依舊還會繼續持續,禁養區仍在各地加速劃定,國務院最新發文也明確表示: 2017年底前,各地區要依法關閉或搬遷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小區)和養殖專業戶。可以說,2017年仍將有大量的養殖戶繼續退出市場,那麼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養豬業發展該何何去何從呢?
1、養殖環保服務業崛起
2017年禁養區的養豬人何去何從,是搬遷到適養區養豬還是轉行?繼續養豬,重新建立養豬場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雖然養豬既累又髒,提心弔膽,但退出養豬業後你有新的方向麼?但處於非禁養區的養殖戶就相安無事了嗎?不,看看剛剛召開不久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我們就知道會議又重點關注了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問題,所有的形勢要求這些養殖戶朋友也必須做出整改措施以符合環保要求才是長久之計。此外,2018年環保稅要開徵,這都意味著農村包括養殖戶所面臨的環境治理問題的嚴峻性。但如果順勢而想,如果有條件,我們何不跟著國家政策和形勢走,去發展養殖環保服務業呢?據統計,全國每年產生的禽畜糞污量達到38億噸,但綜合利用率還不到60%,有很大的市場操作空間,圍繞糞污處理產生的養殖環保服務業市場將達到千億級規模。這個市場將涉及到糞污處理工藝和設備、資源化產品的利用和流通等環節。
2、養豬業拼的是成本和質量
新京報的記者在採訪丁磊時問了一個問題:假如你2017年去創業,你有什麼打算?丁磊回答說我打算養豬、賣豬。那麼,丁磊為什麼對養豬這麼執念?他說,「你知道中國一年要吃掉多少頭豬嗎?很多人吃飯都跟豬肉有關係。餃子、混沌、餡餅、麵條,炒肉、香腸、臘肉都跟豬肉有關,數億頭豬是一個很大的菜。但我們很難找到好吃的豬肉,而且這些豬肉未必安全。「我用最低的成本做了一個全世界最好養豬場。沒有污染,管理人員只有6個人,管2萬頭豬,豬身上都帶有傳感器,飼料也是自己做的。」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在進口豬肉擠壓市場空間,以及國內消費者長期存在的對食品安全擔憂的影響下,未來養豬業的出路一定是要注重口感、安全和質量的,同時,實現這樣的目標一定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
3、中小散戶可轉型家庭農場
無獨有偶,2016年12月29日上午,大北農邵根伙在公司年會上表示,未來幾年內,中國養豬行業將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2016-2021年中國養豬行業市場供需前景預測深度研究報告預計,到2025年,養豬規模約6億頭。拋開名人和富人背景,丁磊和邵根伙都看好未來養豬業,是因為在巨變面前,將產生大的機遇。從縱向跟各個行業比較,未來的養豬業就像房地產和IT行業,甚至比它們還要好;橫向比較,在整個農業行業中養豬業機遇空前!
但需要提醒中小養殖戶的是,切不可以為從此養豬事業就是富人遊戲了,非也。這是因為雖然未來會有更多的規模化養殖場的出現,甚至會有年出欄5000萬頭的養殖巨頭的出現,但鑑於土地、環保這兩大緊箍咒,養豬巨頭的形成,必須要結合家庭農場。這也是中小養殖戶可以趁機轉型的一種方式。除了與企業合作,還將有另外幾種形式,比如獨立經營的家庭農場,或者以合作社組織存在的家庭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