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發布,2016年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快速增長,逆差進一步擴大,居民對境外休閒娛樂、高等教育、醫療服務需求進入爆發期。
2016年1-10月,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4291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服務貿易保持兩位數增長,已占到外貿總額18%。與此同時,商務部數據顯示,我國服貿進出口自1995年出現逆差,「十二五」期間數額進一步加大,從2011年400多億美元增長至去年1809億美元。今年前十個月,服貿進出口逆差超過2000億美元。商務部服貿司司長冼國義透露,逆差高度集中在旅行、運輸和智慧財產權使用費三個領域,「旅行逆差增長最快。09年旅行開始出現逆差,今年前10個月,旅行逆差增加到1927億美元,占全部逆差93%。旅行中,旅遊逆差1296億美元,留學逆差576億美元,還有境外就醫逆差。逆差既有國際製造業大國轉型的一般規律,也有中國特定階段發展的原因。」
冼國義認為,「十二五」期間,我國居民消費結構從物質型向服務型消費轉變,對境外休閒娛樂、高等教育、醫療服務需求進入爆發期,帶動旅遊、留學、境外就醫爆發性增長。我國高端服務業發展嚴重不足,尤其高端生產性服務需要大量進口。
冼國義表示,現在純技術進口65%集中在裝備製造業。服務進口成為彌補高品質服務供給不足非常重要的來源,「要學習借鑑已開發國家在促進服務業進口方面好的經驗、政策,大力加強服務出口,緩解這一狀況。」
2016年,商務部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商務部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著力推進服務貿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服務貿易加快創新發展,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
服務貿易保持快速發展。一是規模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占外貿比重穩中有升。2016年1-10月,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42915億元人民幣(幣種下同),同比增長16%,其中,服務出口14625億元,同比增長3.6%;服務進口28290億元,同比增長23.7%。服務貿易占對外貿易比重持續攀升,1-10月占比達18%,較2015年提高2.6個百分點。二是部分高附加值出口增速較快。以技術服務、維護和維修服務、廣告服務等為代表的高附加值領域出口快速增長。其中,技術服務出口616億元,同比增長14%;維護和維修服務出口277億元,同比增長67.5%;廣告服務出口255億元,同比增長63.4%。三是服務進口快速增長,逆差有所擴大。我國服務進口28290億元,增速達23.7%。其中旅行(含旅遊、留學)進口達18619億元,同比增長30.6%,是帶動服務進口擴大的主要因素。受此影響,1-10月我國服務進出口逆差達13664億元。四是離岸服務外包規模穩居世界第二。2016 年 1-11 月,我國企業簽訂服務外包合同額 8360.9 億元人民幣,執行額 6024.9 億元,分別增長 17.5% 和 17.3% ;其中,離岸服務外包合同額 5527 億元,執行額 3925.5 億元,分別增長 17.1% 和 15.2% 。
2016-2021年中國服務貿易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表明,重要改革任務全面落實,服務貿易創新發展邁出新步伐。一是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全面啟動、先行先試。2016年2月22日,國務院批覆同意在天津等15個省市(區域)開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為期 2年。商務部認真指導試點地區編制《試點方案》,推進服務貿易便利化和自由化,著力構建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打造服務貿易制度創新高地。二是服務外包示範城市完成擴圍、引領發展。印發《關於新增中國服務外包示範城市的通知》,將瀋陽等10個城市確定為中國服務外包示範城市,示範城市數量從21個增加到31個,引導市場資源繼續向示範城市集聚發展。
扶持政策不斷創新落地,服務貿易激發增長新動力。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服務貿易的若干意見》,研究制定《服務貿易發展「十三五」規劃》、《服務出口重點領域指導目錄》,協調出台財政、稅收、金融、基金、便利化等五個方面的新政策,在15個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地區推廣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完成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引導基金設立方案;在15個試點地區和新增的10個服務外包示範城市推行國際服務外包進口貨物保稅監管便利化政策。
重點國別合作不斷深化,國際市場開拓取得新成效。繼續加強與美國服務貿易對話。參加中國新加坡服務貿易合作促進工作組第三次會議。簽署中印服務貿易促進工作組第二次會議紀要。簽署《中國、巴西服務貿易合作諒解備忘錄》。截至目前,我國已與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服務貿易往來,與澳大利亞、巴西、芬蘭、德國、印度、愛爾蘭、新加坡、英國等國建立了服務貿易合作促進機制。
統計平台建設加快推進,行業監測與監管實現新功能。推動建立「國際服務貿易綜合監管服務平台」。會同國家統計局修訂《國際服務貿易統計監測制度》,加快促進服務貿易各業務板塊融合,推動逐步實現業務流程記錄、統計監測分析、政策支持保障、事中事後監管、信用綜合評價等五項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