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發布了《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行業規範條件(暫行)》和《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行業規範條件公告管理暫行辦法》,旨在加強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行業管理,規範建築垃圾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產業發展秩序,提高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水平,並培育行業骨幹企業,促進產業鏈相關環節的整合。
隨著我國城市經濟實力在逐漸增加,建築業也在快速發展,再加上近幾年新型城鎮化和棚戶區改造的推進,因而,建築新建、改建、擴建、拆除和裝修產生的廢棄物大幅增加。
根據中國工程院的研究報告顯示,1990年至2000年建築垃圾每年遞增15.4%,2000年至2013年每年遞增16.2%。此外,據中國建築垃圾資源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韓先福在2015年年底的會議中介紹,近幾年我國每年建築垃圾的排放總量約為35.5億噸,占城市垃圾的比例約為40%,產量驚人。以北京為例,其每年產生的建築垃圾多達4000萬噸。
如此數量的建築垃圾,我國又是如何處理的?目前來看,主要的方式仍為填埋與露天堆放。而這兩種處理方式,除影響市容市貌之外,且由於建築垃圾中有建築用膠、塗料、油漆等屬於難以降解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並含有有害的重金屬元素,對於生態環境的危害也不少,所以,科學合理地處置建築垃圾成為城市發展的迫切需要,讓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高效又成為破解建築垃圾之困的突破口。
儘管我國已經意識到建築垃圾亟須充分資源化處理,但是基於我國的基本國情、現實條件等一些原因,造成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理在我國只能說是扎了根,離長大較為遙遠。現今,我國的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率不足5%,而已開發國家的利用率高達95%。
結合各方面因素,記者認為,導致我國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率低的原因為:我國對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置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夠、對其管理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各地方政府也對建築垃圾處置企業缺乏熱情;我國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理沒有形成有效的產業化模式,成規模的建築垃圾資源化企業較少,行業亦缺乏統一的技術標準難以形成有效的產業化模式;建築垃圾處理技術也不如已開發國家。
因此,此次兩部委發文可謂正當時。只有我國建築垃圾儘快實現資源化處理,才能減少由於廢棄物處置不當或再生技術不先進而引發的環境污染或二次污染問題,同時也可以降低對原生礦產資源開發的需求,緩解資源短缺瓶頸。
當然,如果僅是依靠這兩個政策支持整個建築垃圾資源化產業的發展一定是薄弱的,因此,我國還需完善多方面的政策,例如,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的行業組織管理體制、鼓勵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的財政稅收扶持政策、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建設用地管理體制。
一個產業的健康發展除去政府引導之外,市場機制的保障作用也不可少,建築垃圾資源化產業也應如此。如果市場可以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就有利於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建築垃圾資源化產業合作創新機制,對最終形成「誰污染、誰付費」的建築垃圾處置定價機制也是大有好處。
此外,提高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還需大力發展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其實,建築垃圾的許多廢棄物經分揀、剔除或粉碎後,大多數是可以作為再生資源重新利用。比如,廢鋼筋、廢鐵絲、廢電線和各種廢鋼配件等金屬,經分揀、集中和重新回爐;磚、石、混凝土等廢料經破碎後,可以代替砂用於砌築砂漿、抹灰砂漿和混凝土墊層等,還可以用於製作砌塊、鋪道磚、花格磚等建材製品。
事實上,我國各地方也在嘗試進行這方面的試點,像北京市就聯合市發改委、市住建委、市政管委等正著手制定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置與利用的政策,目前確定的方向是「就地資源化處理+固定式工廠加工」的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模式。如今,已經取得了一些進步,相信未來隨著政策的完善,試點將會為全國發展再生資源回收提供有效經驗,自然也可以更好地推進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
綜合來看,建築垃圾資源化產業在我國還處於剛起步階段,未來面臨的問題還很多,所以,政府還需加大力氣關注這個領域,但也不用太多擔憂,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也提升了技術創新能力,因而,離實現全面破解建築垃圾問題的願景並不會很遠。更多相關塗料行業資訊分析請查閱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塗料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