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川普時代的正式到來,中美貿易貿易摩擦越來越頻繁,各項反傾銷和反補貼政策項目層出不窮,業內人士預計計算機家電等行業或將受到衝擊。那麼中美貿易摩擦是如何產生的?又該如何解決呢?
美國華盛頓時間1月18日,美國商務部一口氣做出三起反傾銷和反補貼終裁。對中國出口美國的非晶織物徵收162.47%反傾銷稅和48.94%~165.39%的反補貼稅。對中國普碳與合金鋼板徵收68.27%的反傾銷稅和251%的反補貼稅。對硫酸銨徵收493.46%的反傾銷稅和206.72%的反補貼稅。
1月30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做出最終裁決,將對中國進口的大型洗衣機產品收取反傾銷稅,收取幅度約為33.12%至52.51%。根據美國商務部所出示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向美國出口的大型洗衣機產品總金額達到11億美元。
最近一次,當地時間2月2日,美國商務部裁定從中國進口的不鏽鋼板帶材存在傾銷和補貼行為,傾銷幅度為63.86%和76.64%兩檔,補貼幅度為75.6%和190.71%兩檔,並對此徵收超過75%的反傾銷稅。
而在中國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官網,1月以來,僅該網頁上公布的就有多達十多起貿易救濟調查相關案件,包括美國對華液晶電子手寫板、弓形刀片箭頭產品以及籃板組件和產品提起的三起337調查申請。
在中國方面,中國乙醇業一直抱怨美國從不公平的補貼中獲益。近日,商務部出台的最終裁定顯示,從2017年1月12日起,中國將對美國DDGs徵收42.2%~53.7%的反傾銷稅,高於9月初步裁定的33.8%。反補貼稅也將提高到11.2%至12.0%,高於去年初步裁定的10.0%至10.7%。徵收期限為5年。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原院長霍建國認為,川普上台後,中美貿易摩擦肯定會比「歐巴馬時代」多,但目前尚未看到全面「貿易戰」出現的可能性。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梁紅指出,川普強調以「美國優先」為原則制定貿易政策,作為美國最大貿易夥伴的中國可能會成為其重點關注對象。從川普政策宣示及美國政策現實看,政策選項大致包括進口關稅、邊境調節稅及非關稅壁壘。
基於美國經濟的現實訴求和歷史趨勢,可以發現2017年中美貿易摩擦即便不至於上升到貿易戰的高度,但加劇可能難以避免。原因分析如下:
1、現實訴求。
川普的執政綱領將增加國內就業視為核心目標之一。而在川普的工具箱中,大規模減稅和基建在高赤字條件下存在內生矛盾,可行性尚不明晰。製造業回遷周期漫長,短期內難見成效。因此,若要在2017年實現就業增長,目前最高效的工具之一就是通過大幅加強貿易保護,引導進口需求內流,激活美國國內現有過剩產能並迅速吸納就業。鑑於兩方面原因,中國可能將是貿易保護主義的重要標靶。
從總量上看,中國是美國的最大進口和貿易逆差來源國。據美國商務部統計,2016年1~9月,來自中國的進口額占美國總進口額的20.8%,是第二名墨西哥的1.54倍;來自中國的貿易逆差為2576.7億美元,是第二名日本的5.09倍。通過擠壓自中國的進口份額,能最大限度地為美國製造業提升需求總量。從結構上看,自中國進口的產品與美國過剩產能嚴重衝突。2016年1~11月,美國製造業在服裝皮革、機電設備、初級金屬、化工產品等領域的產能利用率較低,產品有效需求不足(見圖1)。這些產品的進口替代品主要來源於中國(見附表)。因此,通過增強對中國的貿易制裁,能夠最為精確地激活美國國內製造業,將過剩產能有效轉化為新增就業。
2、史趨勢。
回顧中國加入WTO後的外貿歷史,美國對中國貿易制裁的主要手段包括反傾銷調查、反補貼調查和337調查。通過將這三類調查的年度數量加總,我們刻畫出了美國對中國貿易制裁強度的歷史演變路徑(見圖2)。這一路徑呈現出「大趨勢+小周期」的鮮明特徵。
從大趨勢來看,2001~2016年,美國對中國的貿易制裁強度總體保持波動上升趨勢。2016年,三類調查的總數共計33次,達到歷史高點。從小周期看,制裁強度與全球多元化浪潮形成正向聯動。我們以新興市場與已開發國家的經濟增速差值衡量多元化的變動趨勢,差值擴大代表多元化漲潮。
比較可知,前兩輪制裁強度的階段性沖高(2001~2004年、2006~2009年)均發生在全球多元化的漲潮時期。這表明,隨著已開發國家經濟增速的相對走弱,美國國內更易於就針對新興市場的貿易保護達成一致,並促使貿易制裁的政治化和極端化,最終導致制裁強度的驟升。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預測數據,2017~2021年,全球將迎來新一輪的多元化漲潮(見圖2)。這將驅動美國對中國貿易制裁強度的持續提升。
因此,鑑於「大趨勢」奠定的基礎水平和「小周期」驅動的邊際變化,2017年美國對中國的貿易制裁強度將延續2016年的增長勢頭,衝刺歷史新高,進而成為中美貿易摩擦加劇的導火索。
影響:計算機家電等行業將受衝擊
從目前各種現狀來看,2017年中美貿易摩擦恐難以避免,貿易戰潛在風險在上升,那麼,中國的哪些行業會受到影響呢?
霍建國認為,應認真研究美方可能出手的一些領域,目前看可能是鋼鐵,但基建產品、汽車零部件、家電、照明設備等中國近幾年占出口市場份額較大、出口增長較快的產品都需要摸清底細,做足準備。
根據川普的削減貿易赤字、提振經濟增長、增加就業三大目標看,從貿易赤字來看美國的計算機、化工產業、電子產業、汽車及零部件產業是赤字規模最大的行業,而造紙業、林業和漁業赤字規模較小。美國要想迅速縮減對中國貿易的巨大逆差,很可能對這幾個行業實施精確打擊。但考慮到化工的環境污染因素和對進口的極端依賴程度,短時間內這個行業可保無虞。
從就業來看,美國國內的紡織、服裝和皮革製品行業受到的進口衝擊程度最深。如果美國政府想要「把就業帶回來」,特別是在低薪行業,就應當首先從紡織、服裝和皮革產業著手。因為這個產業的勞工成本相對較低,屆時其給美國國內帶來的就業崗位或許是所有產業里最多的。
破局:加強中美溝通
除了做足準備,專家們還建議說,應積極拓展中美間溝通渠道,加強商會和協會之間、智庫之間等各層面溝通,以便中美雙方能更好地相互了解和理解。
中國現代國家關係研究院副院長袁鵬指出,美國進入川普時代,對中美關係的衝擊會比目前想像的還要更加猛烈,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川普是一個複雜的綜合體,是一個精明的商人,也是美國歷史上最老的總統,他對政治的理解可能不亞於一般的政客。同時,他又是一個客串的藝人,喜歡自我炫耀。我們應該有足夠的自信與他打交道。同時,把挑戰要想得更猛烈一點,這樣才能打一個有禮、有力、有節、有準備之仗。
此外,霍建國說,打鐵還需自身硬。從總體上來看,中國要想爭取主動,最主要的是抓緊把既定目標任務落實。比如促進改善外資投資環境、加快特定投資領域開放等,這些方面的政策應爭取儘快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