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網際網路電商與傳統實體零售業「融合」的消息不斷傳來。受電商擠壓,大賣場業態模式面臨重壓。中國購物者青睞十多年的模式在2016年的銷售額僅增長1.3%。不過,該模式在下線城市依然有增長機會,尤其是在西部地區,依然有門店擴張的潛力。凱度報告指出,在增速放緩的中國經濟和高速發展的電商通路的挑戰下,2016 年包括大賣場、超市和便利店在內的現代渠道增長遠落後於整體渠道的增長,只有0.7%。不過在特定的城市級別和地區,大賣場、超市和便利店仍有機會。
報告指出,2016年快速消費品在縣城仍有5%的增長,在西部地區的增長也達到了6.6%。凱度指出,對於製造商和零售商來說,有必要考慮渠道下沉和西部開發,以抵消其他地區增長緩慢的影響。
2016年國際零售商整體增長緩慢,從2015年12.1%下降到11.9%,下降了0.2個百分點。「雖然家樂福在過去幾年關閉盈利不佳的門店,並積極發展小型業態模式,但其市場份額下跌並沒有停止」,凱度報告指出,實踐O2O戰略並擴展山姆會員店的數量使得沃爾瑪集團整體表現有所恢復,市場份額從2015年的4.8%恢復到4.9%。
2016年仍是電商快速發展的一年。2016年,有53.5%中國城市家庭通過電商渠道購買過快速消費品,比前一年提高了10個百分點。凱度消費者指數研究表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網上進行周末的家庭用品採購,並且傾向通過電商渠道購買小眾、高端和進口商品。
快速發展的電商正在對純實體零售模式產生巨大的衝擊,而線上零售與線下實體零售的有機融合將成為未來的增長模式。不過純電商經營模式並不被看好,越來越多的線上零售商開始希望打破線上線下的界限。2016年,阿里巴巴收購區域零售商三江購物(36.680, -1.26, -3.32%) 32%的股份,和中國最大實體零售商蘇寧聯合;沃爾瑪增持京東,以開拓新的銷售渠道並提升線上線下的融合。這些舉動均預示著零售業線上線下的融合在加速。
全渠道融合成新零售常態
隨著阿里大數據、新技術不斷賦能商家,天貓已不僅是品牌的賣貨渠道,更是品牌數位化升級的主陣地。2016年天貓「雙11」最終以1207億元的銷售額創下全球零售史上的最新紀錄,背後就是阿里巴巴基於面向新零售戰略的一場大練兵。
「雙11」期間,天貓商家中實現線上線下打通的店鋪超過100萬,其中蘇寧、銀泰、TCL、優衣庫、索非亞、GAP、Bestseller、B&Q等國內外數千個商家的近10萬家線下門店,全面實現了電子化,覆蓋服飾、美妝、家電、汽車、家裝等多個行業。
經過「雙11」有效孵化,全渠道融合已成為新零售時代的常態,未來沒有線上線下之分和虛擬實體之別,通過整合線上線下的存貨管理、消費者數據及服務,利用產品和服務為消費者提供無縫對接的新購物體驗。
百聯集團總裁葉永明指出,新消費時代,需要新零售模式,商業零售企業需要創新與變革,以適應這一消費變化的趨勢。
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也表示,每個企業都將走向數據公司,完成消費者的可識別、可觸達、可洞察、可服務。
大數據引領零售業新風尚
經營一家買手制百貨,對於操盤手來說並不簡單。2016年9月10日,阿里培育的「零售新物種」——「素型生活」在成都凱德廣場開業。這個1500平方米的集合店裡包括了服裝、鞋包、家居、美妝、咖啡、茶、烘焙、圖書、畫廊、花店、瓷器、珠寶,甚至VR眼鏡……
就是這樣一個「四不像」的集合店當天創造了近100萬的營業額,連帶率更是驚人地達到行業平均水平的近3倍。「這主要是取決於阿里大數據選品、用戶畫像。」素型生活創始人林學波介紹,通過周邊5公里人群畫像,最終敲定了服裝占28%、鞋子配飾占50%,洗護家居等占30%的業態配比。
在阿里與銀泰深度融合下,銀泰百貨下沙工廠店於2016年年初誕生,被譽為國內首家生於網際網路的百貨門店。其中淘品牌集合店全年保持與天貓實時同款同價。通過線上線下打通,下沙銀泰的每個產品都會有一個二維碼,消費者在掃碼付款時,與天貓旗艦店實時同款同價。更多相關零售行業資訊分析請查閱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零售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