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網際網路醫療不斷深入發展,使得智慧醫療模式不斷引起市場關注,智慧醫療實現患者和醫療機構的網上連接,給用戶帶來方便的就醫體驗,為醫院提供技術管理和決策支持。
智慧醫療是物聯網在醫療健康行業應用的結果,它整合了ICT技術、物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實現患者與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之間的互動。
科技發展到今天,人工智慧使一切曾經的不可能發展成為可能,以前所有的生物體都通過自然選擇進化,如今我們已經可以通過數據分析、機器深度學習、優選基因,開始人類疾病的救治。中國也應該擁有自己的精準治療、智慧健康技術。
業內人士指出,智慧醫療產業現已步入啟動期,市場有望高速增長,細分領域龍頭初現,但商業模式還有待完善。
根據《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2020年)》,到2020年,實現全員人口信息、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三大資料庫基本覆蓋全國人口並信息動態更新,全面建成互聯互通的國家、省、市、縣四級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積極推動移動網際網路、遠程醫療服務等發展。
對於政府來說,智慧醫療不僅是整合醫療資源、提高醫療服務效率的方案,更是提高醫療資源使用效率,降低醫保壓力的可行方案。
智慧醫療起步較晚,目前投入還較少,存在巨大的增長空間。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智慧醫療行業市場供需前景預測深度研究報告顯示,僅從可及的醫療信息化(智慧醫療的組成部分)數據來看,目前國內人均醫療信息化投入約為2.5美元,相比美國人均醫療信息化近85美元的水平,僅為美國的3%。2015年我國智慧醫療的市場規模約為260億,未來五年年複合增長率或在30%左右,到2020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約1000億元。
據ABI研究公司的研究報告,2017年可穿戴設備的市場需求將超過4億台。在未來5年,在體育、健身以及臨床上使用的心率監測器和可穿戴血壓計等設備將促進無線感測器的應用。藍牙等新型低功率無線技術將與社交網絡和智慧型手機相結合,促進無線感測器的應用。物聯健康終端產品將在未來3-5年裡成為健康業務重要部分,尤其對於管理慢性病,比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充血性心力衰、高血壓和糖尿病等。
智慧醫療的建設過程中會產生海量數據,包括個人健康信息、醫護人員工作信息、藥品設備信息等,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然而,目前國家層面的相關法律和政策還不盡完善,如有關病歷資料保護的法律或文件(《刑法》《侵權責任法》《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定》等)中多為宣示性條款,可操作性較差。
智慧醫療由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眾多高新技術作為運作核心,因此任何相關技術方面的突破都將對智慧醫療的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包括FRID等智能感知技術、3G/4G等信息互通技術、雲計算等信息處理技術。具體問題,例如如何能夠長期精準地採集數據;網絡傳輸如何實現安全穩定;如何實現身份認證、責任可溯;如何建成高拓展性、高容錯性、滿足不同存取訪問需求的數據平台以適應高速增長的醫療數據規模等。
中國的智慧醫療產業目前仍沒有形成成熟的模式,但表現出政府參與度加強、應用範圍趨廣、物聯健康終端需求猛增、互聯互通更全面等特點。智慧醫療作為一種新興的醫療服務業態,除缺乏成熟的商業模式外,政策及規範也有待完善。現行政策按醫院審批和監管模式進行,不利於智慧醫療的發展,同時目前還存在對個人電子健康檔案信息保護的缺失。
醫療衛生「十三五」規劃明確,醫療信息化建設作為「四梁八柱」之一,要求利用現代化信息手段,推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基本衛生服務。並進一步明確「3521」工程建設要求,即建設國家、省和市州3級衛生信息平台,加強公共衛生、醫療服務、新農合、基本藥物制度和綜合管理等5項業務應用,建設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2個基礎資料庫和1個專用網絡。業內人士表示,未來醫療主管機關將逐漸針對人群、服務範圍、標準,出台相關監管規範,解決健康體檢與健康診療、健康保險的結合問題。
隨著應用系統和終端產品的逐漸成熟完善,智慧醫療的應用範圍將逐漸拓廣。智慧醫療的應用範圍逐漸覆蓋用戶全生命周期,包括新生兒出生、新生兒家庭訪視、兒童健康檢查、預防接種、健康體檢、高血壓患者隨訪、糖尿病患者隨訪、老年人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等。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對智慧醫療推進較為積極的並非醫藥企業,而是電信運營商。無論是國內還是海外市場,電信運營商多在積極向這一領域擴張,將其視為全新的盈利增長點。全球重要電信運營商紛紛成立專門部門負責醫療信息化運營,大量聘請來自醫療機構負責信息技術的高管組成諮詢委員會。在服務方面,運營商重視網絡及安全設施的部署,建設醫療信息化服務的基礎。
中國聯通集團研究院研究員李建功指出,目前全球智慧醫療業務發展突顯三大特點:首先,傳統明升88网址 行業多以ICT基礎業務作為智慧醫療業務切入點和業務開展基礎;其次,智慧醫療作為行業信息化的一種典型應用,具有行業特點強、個性化要求高的特點;第三,智慧醫療作為新興行業,目前仍未形成成熟產業鏈,合作夥伴正在探索未來發展模式。
谷歌和IBM公司在2009年即宣布,患者可以使用IBM的軟體從他們的醫療設備,如血壓和血糖監測的接口來傳輸數據,並通過谷歌在線錄入個人健康記錄庫中。
英特爾公司和通用電氣公司早在2009年就建立合作關係,在智慧醫療業務領域開展深入合作;並成立了康體佳健康聯盟,旨在實現醫療設備和系統之間交換信息標準化。
中國運營商的智慧醫療業務有所不同,地方運營商目前主要提供一些保健、健康提醒類信息服務,包括疾病預防、飲食調養以及預約類服務,缺乏針對性,介入服務有限,對用戶的吸引力不夠。
總體來說,中國智慧醫療發展道路任重道遠,智慧醫療的廣闊前景也將不斷贏得政策的支持和響應,我們期待其為醫療行業帶來全新的發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