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在各大城市的身影越來越明顯,共享單車在快速擴張市場之後也給自行車行業帶來了很大的變化。
2016年共享單車進入了「爆發期」,共享單車的來臨和競爭逐漸進入白熱化階段。共享單車的迅速發展促使傳統自行車製造業再掀波瀾,自行車製造業正在被巨大的衝擊重塑。
從電動自行車興起到家用汽車的普及自行車市場一度處於慘澹經營的狀態。 2016年中國自行車協會統計數據提到:「中國每年8000萬輛的產量,出口是大頭,內需則在2500萬輛左右。」其中,2015年全年自行車總產量為8026萬輛,出口5781萬輛,內需2245萬輛。
傳統自行車產業危機已經顯現,工信部紕漏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自行車製造業主要產品中,兩輪腳踏自行車累計完成產量5303萬輛,同比下降5%。這其中包括了共享單車在2016年投放的200多萬輛,如果沒有這個數據支撐,16年的自行車總數將更為慘澹。
共享單車的迅速蔓延給處於下坡路上了傳統自行車行業帶來了生機。更多相關自行車行業市場分析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自行車製造業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
據中國自行車協會的官網報導, 2016年以來,湧現的共享單車品牌約有15- 20家,已在全國30多個城市投放,總計投放數量超過200萬輛。 2017年,預計投放總量將呈現井噴式增長,極可能接近2000萬輛。當然從產能來看,這個數字還要更高。匯總目前媒體曝光的數據發現,2017年ofo「小黃車」和摩拜單車均已具備了1500萬輛以上的生產能力,這意味著,僅摩拜單車、ofo兩家巨頭 2017年的產能預計可以達到3000萬輛,將超過往年的全國內需總量。
共享單車的產能需求刺激了傳統自行車行業的發展,同時也倒逼製造商去採取措施應對來自共享單車帶來的雙重的挑戰。
從2016年12月開始,天津「飛鴿」自行車與ofo合作,據說共享單車每月的生產規模達到40萬輛,占到飛鴿全年產能的三分之一。
作為中國自行車行業的「老字號」,在共享單車的光環下,沉寂已久的飛鴿最近曝光量大漲。一時間,關於「ofo拯救了飛鴿還是飛鴿拯救了ofo」的爭論四起。人們都在重新審視這家老牌自行車廠家「被+」後的新運道和新命運,以及網際網路如何倒逼傳統自行車製造業企業轉型、升級。
來自共享單車的訂單雪片般飛來。不只是飛鴿,還有富士達、愛瑪等大牌廠商,每一家的流水線上都流淌著不少顏色鮮艷的共享單車,生產線已經很久沒有這樣火熱了。據悉,富士達工廠在2017年收穫了ofo1000萬輛的大訂單。加上其他品牌的共享單車,生產任務很重,據說富士達的工人每天工作11個小時,就連旗下負責出口自行車訂單生產的工廠也加入了生產。富士達正在緊急招工,還給介紹新人入職的在職員工發放介紹費。雷克斯自行車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澤風透露,今年從深圳公司到天津公司一共增加了500名員工,增加了7條流水線,以應對去年年底洶湧而來的共享單車訂單,在他看來這個春天來得「太突然了」。
天津愛瑪體育用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位於天津靜海的自行車製造商,主營中高檔自行車、自行車運動相關各類體育運動器材、服裝、服飾等,該公司的年產能本為「300萬輛中高檔自行車」。但2017年與摩拜簽訂了500萬輛的代工合同。
原本平淡的自行車製造行業就這樣被突然引爆。以ofo為例,其產品分為兩類:一類是和飛鴿、鳳凰等傳統自行車廠家合作的量產型單車,樣式和功能統一;另一類是大共享計劃單車,和700Bike等企業合作定製化自行車。在轟轟烈烈的圈地運動中,共享單車們的胃口實在太大了,但在野蠻生長階段誰都不甘也不能落後。
共享單車給小作坊企業帶來了可持續性、顛覆性的影響,「往年的這個時候,每個月訂單至少有3000台。銷量明顯下降很多,今年開春特別明顯,也就一兩千台。」從業人員表示。
跟飛鴿們的熱火朝天相比,不少中小業者也很茫然。「衝擊很大。」張亮的廠子在王慶坨經營數年,他深切地感受到了壓力。他說,現在自己的工廠訂單比旺季的時候少了近一半,但是他並不希望加入共享單車的代工隊伍。「我們做不了,他們要求高質低價。」據了解,共享單車廠商下單時壓價普遍很厲害。用行業內人士的說法是「也就賺個辛苦錢」。況且並不是任何廠家都能接到共享單車的訂單的。
總之,共享單車給傳統自行車製造業帶來了全新的機遇和挑戰,市場紅利之後,自行車企業也將面臨新一輪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