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人口規模龐大,所產生的生活垃圾堪稱巨量,從而遠遠超出現有垃圾處理能力,導致城市和農村生活垃圾處於超前污染狀態,因此,如何高效地處理生活垃圾就顯得極為重要。記者從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了解到,到「十三五」末,北京市的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能力將達到每日3萬噸,實現原生垃圾「零填埋」,設施能力滿足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需要。
位於大興區南大紅門村的南宮焚燒發電廠是北京南部地區第一座生活垃圾焚燒廠,目前該焚燒發電廠進入環保驗收階段,已穩定運行4個多月。廠區內環境優美,幾乎聞不到任何異味。廠區門口設置電子屏,定期公示運營數據、環境監測數據。
北京南宮生物質能源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丁光星稱,目前,南宮生活垃圾焚燒廠連續運行已達到3000小時,累計處理垃圾18萬噸,上網發電4400餘萬度,環保排放數據全部達標。
據了解,南宮焚燒發電廠每天可處理生活垃圾1000噸,焚燒後的爐渣運往垃圾填埋場作為道路材料再利用。
「煙氣排放指標在設計上依照國家和地方標準,部分排放指標甚至嚴於歐盟標準。」北京市城市管理委設施處副處長張躍升說,該廠區為開放廠區,市民可以通過預約方式參觀各類設施。
2017-2022年垃圾處理設備市場行情監測及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表明,目前北京垃圾處理能力為每天2.38萬噸,還處於緊平衡、缺彈性狀態,未來將綜合考慮人口疏解、環境整治、存量垃圾治理等因素,陸續啟動魯家山焚燒發電二期項目、新機場配套大興安定焚燒發電項目等。
目前,北京市的生活垃圾處理實現了從過去單一填埋為主向焚燒、生化等資源化處理為主的轉變。北京市將不同種類垃圾和工藝集中在一個循環園區內,實現工藝協同、能源互補、統一監管,打造高安屯、魯家山、南宮、阿蘇衛四大循環經濟產業園。
目前南京已驗收560個垃圾分類示範小區,主城六區均已分別建設大型垃圾分揀中心示範小區。示範小區大多使用 「藍色積分模式」即經濟激勵方式,小區居民每分類一次垃圾,就有專門人員記錄並換算成積分,用這些積分換購生活用品,居民參與度達25%。對此,本次發布會特邀嘉賓、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瑪麗·哈德贊同之餘提出建議:「除了藍色積分,我們也需要粉色積分。」 她解釋說,「粉色積分」 就是將垃圾分類換來的積分,用於捐助慈善組織,以此吸引更多市民參與到垃圾分類。
據南京市城管局副局長陳雷介紹,垃圾分類片區化收集模式啟動後,將擴大垃圾分類範圍,即以街道為單元,每個街道的每個小區、單位、道路、廣場等公共活動中心,均要開展垃圾分類,收集來的每一類垃圾都有專門部門進行跟蹤和處理。目前南京正加快垃圾末端設施建設,2019年初投入使用江北和城東兩個廚餘垃圾處理廠,預計明年還將啟動建設針對建築垃圾、園林綠化垃圾等的專門處理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