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餓和營養不良是橫在世界面前的難題。儘管過去20年全球已取得一些進展,但飢餓和營養不良仍在持續,中國與世界都面臨著食物安全和營養等各方面的挑戰。
近日,由美國總統川普挑起的貿易戰,更是讓食物安全和營養問題雪上加霜。「此次貿易戰,將會威脅全球食物安全,加大消除飢餓和營養不良的成本,危害極大。」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所長樊勝根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翻越「三重大山」成本巨大
營養不良存在「三重大山」:第一重就是吃不飽、飢餓;第二重是「隱性飢餓」,即缺乏微量元素,比如鋅、鐵、維生素A等;第三重營養不良的表現則是營養過剩,即超重、肥胖等。
相對應的,目前全世界大概有8.15億人沒有足夠的食物,長期遭受飢餓;有約20億以上人口處於「隱性飢餓」狀態;另外,將近20億人超重或肥胖。
「各種形式的營養不良對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影響,導致生命周期縮短、兒童身體和認知發育遲緩、勞動生產力下降等一系列問題。從而也會進一步影響經濟發展。」樊勝根表示,營養不良是一個社會問題、發展問題,同時也是一個經濟問題。在亞洲和非洲,每年由於營養不良造成的經濟總量損失高達GDP的11%。
就中國而言,幾十年的快速發展基本上已經解決了第一重大山,但是「隱性飢餓」人群非常多,尤其兒童營養不良問題依然嚴重,一些農村地區約10%的兒童生長發育遲緩。目前上升最快的是超重、肥胖比例。中國的營養不良三重大山,第二重和第三重著實堪憂。
那麼,消除飢餓和營養不良的成本有多大?帶來的回報又有多大?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一份最新的簡報中給出了答案。
該簡報解釋了用於估算消除飢餓成本的四種模型和框架的差異,其中一種模型也用於分析減少營養不良的成本。這些模型納入了消除飢餓及相關發展目標的不同投資方案、具體目標、措施和政策途徑,得出成本的浮動範圍:大致在每年70億美元到2650億美元不等。
實際上,消除飢餓和營養不良也可以帶來諸多好處。「可以改善健康、提高勞動生產率、建設和平穩定的社區和家庭,以及提高教育水平。」樊勝根說。
MIRAGRODEP的最新研究顯示,消除全球飢餓可以促進全球生產總值在2030年增長2760億美元(2011年定值美元),相當於2030年所有發展中國家生產總值的0.5%。對於飢餓水平較為嚴重的國家,例如衣索比亞和尚比亞,消除飢餓的收益將在其國內生產總值的4%到6%之間。
如何助力國民消除飢餓和營養不良?樊勝根認為,應該改變國家的食物系統發展目標,讓全民都有足夠的有營養的食物。其次,具體實施時,可以把過去一些主糧的補貼拿來支持更有營養更健康的食物,比如豆類、蔬菜、水果、奶製品等。而在一些只能消費主糧的地區,通過生物強化或者工業強化的方法,增加微量元素的含量。
除此之外,樊勝根指出更為關鍵的一點,則是要加強全民的知識教育,讓大家區分哪些食物有營養,明白營養不良的害處。「我們的『光碟行動』做得很好,當所有人注意保持飲食均衡、不營養過剩,就可以顯著減少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發生,節省醫藥成本。」樊勝根說。
貿易保護主義威脅全球食品安全
《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出,到2030年要實現消除飢餓和營養不良的目標。然而,現實卻並沒有走在實現這一目標的軌道上。
事實上,全球飢餓(熱量攝入不足)狀況在經歷了十多年的顯著改善之後,如今再度面臨惡化趨勢。
此次,美國掀起的貿易戰讓世界陷入了一片擔憂。
「貿易保護、貿易背離、貿易干預都會為很多國家的食物與營養安全帶來巨大的挑戰,讓人類的發展進程向後倒退。」樊勝根說。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日前發布的《2018年全球食物政策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全球貿易一體化倒退會導致發展中國家數百萬貧困人口生活受影響。
這是因為自由貿易有諸多好處。「交換可以讓食品種類多樣化,貿易無形中增加了糧食的供應、減少了成本、提高了效益。」樊勝根表示。
近年來,開放貿易、支持移民和知識共享等促進全球化的政策對全球減少貧窮和飢餓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貿易戰的打響勢必會有損全球經濟發展。
樊勝根認為,在這場「戰役」中,並不只是參與方會受到嚴重影響,一些貧困的發展中國家有可能成為最大受害者,飢餓和營養不良程度可能會加劇,全球消除飢餓和營養不良的成本也會上升。
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約瑟夫·格勞貝爾則強調,世貿組織自1995年成立以來,為各國處理各種貿易爭端提供了一系列規則和有效爭端解決機制,各國應遵守世貿組織規則而非訴諸單邊主義舉措。
樊勝根呼籲,應當加強國際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化帶來的好處,同時將逆全球化風險降到最低,以實現食品安全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