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5G將成電信行業分水嶺 電信行業提速降費進一步落實

5G將成電信行業分水嶺 電信行業提速降費進一步落實

2018-01-01 10:00:10報告大廳(www.bptrips.com) 字號:T| T

  7月1日,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正式全面取消流量漫遊費,原有套餐中的省內通用流量直接升級為國內流量,但並不包含港澳台地區。

  5G將成電信行業分水嶺

  「5G時代有可能成為電信運營市場創造新模式、構建新格局的重要分水嶺。」尚冰表示,「誰能更好地適應和把握運營轉型的方向路徑,誰就會實現更可持續和更高質量的發展。」

  2018年6月14日,3GPP大會批准通過了第五代移動明升88网址 技術標獨立組網功能凍結——准即5G NR。5G已經完成第一階段全功能標準化工作,進入了產業全面衝刺新階段。

  尚冰表示,在5G技術條件下,場景驅動特徵明顯,可以針對垂直領域的不同場景、不同服務對象按需提供定製服務,以前我們駕輕就熟的傳統運營模式將難以為繼,迫切需要加快建立新型智慧運營體系。

  6月26日,中國電信在發布的《中國電信5G技術白皮書》中指出,隨著5G進入國際標準制定和產品研發的關鍵階段,爆炸性的移動數據流量增長、海量設備的連接、不斷湧現的各類新業務和應用場景將對5G網絡提出更高要求,電信運營商也將面臨無線設備器件、多接入融合、網絡架構靈活性、靈活高效承載技術、終端技術等多重挑戰。

  中國電信技術部總經理何志強表示,從移動明升88网址 技術發展規律看,5G技術和產業鏈的發展成熟需要長期的演進,在5G網絡建設初期,中國電信將擁有一張2G、3G、4G、5G並存的網絡,即便5G網絡進入成熟期,4G和5G網絡仍將長期並存。

  下一步,獲得大連接基礎上的差異化價值,將成為電信企業運營轉型的主攻方向。據中國聯通總經理陸益民介紹,在5G領域,中國聯通已經在16個城市陸續開啟了5G規模試驗,2019年將進行業務應用示範及試商用,並計劃在2020年正式商用。在中國聯通展區內,國內首例基於5G網絡超遠程監控和調度的智能駕駛實車演示引人注目。

  「遠程駕駛對時延的要求非常高,通過5G傳輸時延問題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例如從北京到上海的傳輸時延可以控制在28毫秒以內,而4G時代遠程操控時延為100毫秒。」中國聯通現場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5G將成電信行業分水嶺 電信行業提速降費進一步落實

  電信行業提速降費進一步落實

  記者發現,目前原來的本地流量已經轉化為國內流量。對於本地流量轉化為國內流量後價格是否會出現調整,三大運營商的客服人員均表示,目前流量套餐價格和流量額度並未接到改變通知,仍然按照現行計費方式,但未來是否會發生變化尚不得而知。

  同時,對於目前剩餘流量能否按照國內流量升級,中國移動客服人員稱,2018年6月剩餘的本地流量將自動轉為國內流量,消費者可以繼續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並非所有流量套餐都能享受「本地」升「國內」的待遇。校園套餐、地鐵流量包、機場流量包等均不在本次調整範圍內,依然在原有範圍內使用。據了解,校園套餐的價格非常低,已經享受優惠資費。而機場、地鐵等套餐多數為關聯固定的信號基站,不適合調整適用範圍。

  2018-2023年中國電信品牌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認為,取消流量漫遊費對運營商並無太大影響。雖然價格下降會造成運營商整體收入降低,但完全可以通過別的方式進行調整,例如今後不再贈送流量等。對不同省市的運營商來說,也只是少了一種促銷方式,還可以發展其他優惠政策吸引用戶。

  取消流量漫遊費,是近年來對電信行業提速降費的進一步落實。2017年3月,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工信部副部長陳肇雄表示,擬定於2017年10月1日起正式在全國範圍取消手機國內長途和漫遊費。此後,三大運營商紛紛響應,並於去年9月1日提前取消了這一費用。

  4月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強調,7月1日起取消流量漫遊費,確保今年流量資費降幅30%以上,推動家庭寬帶降價30%、中小企業專線降價10%-15%,進一步降低國際及港澳台漫遊資費;5月17日,工信部、國資委聯合發布的《關於深入推進網絡提速降費加快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2018專項行動的實施意見》再次強調了取消流量漫遊費的日期。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