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了要實施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至此,對資本市場有重要影響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都明確了轉向更有利於資本市場的一面,上半年信用偏緊的局面將出現明顯改善。
在「資管新規」和財政部23號文件出台後,從上半年的社融、固定資產投資、基礎設施投資幾個主要數據看,去槓桿已經取得成效。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9.1萬億,比上年同期少2.03萬億;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6%,比上年同期增速下降2.6個百分點;上半年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7.3%,比上年同期21.2%的增速出現了大幅回落。此外,企業債務違約陸續出現、信用利差持續擴大、3A以下企業發債困難,在此背景之下如果政策不出現調整,有很大可能完成不了全年經濟增長目標。
在財政政策更為積極後,預計下半年社融和基建會有明顯回升,尤其是社融的回升對證券市場穩定有非常積極的作用。由於社融增速的增減與流入證券市場中資金量的增減呈正相關,所以當社融增速回升後,證券市場也會呈現震盪回升的態勢。
目前市場主要指數滬指和創業板指都以緩慢震盪向上的走勢為主,並且每上一個台階都會有比較明顯的短線資金逢高拋出的跡象,因此可以看出市場的悲觀情緒並未完全打消。其原因有二:一是內因的政策雖然出現了向上的拐點,但是投資者對政策的力度和持續性持觀望態度;二是對於國際貿易的外因,仍有擔憂。
正是由於投資者對當前國內外形勢的猶豫,才會對這一輪市場的回升拉長時間周期。因為當月經濟數據的公布都在下個月中上旬公布,按照當前政策的落地看,預期7月份會出現拐點,8月份數據應該會有更明顯的回升,而8月的數據應該在9月中上旬陸續公布。
中美貿易方面,上周二美方已經就16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關稅一事舉行聽證,但是從聽證情況看,這一輪加征關稅存在一定分歧,最終結果可能會好於預期。A股市場已經對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關稅進行了反應,所以,當前的中美貿易政策落地階段不會有更負面超預期的消息出現。
其實,投資者的猶豫就是存在不一致預期,市場在不一致預期中不斷驗證,同時也隨著預期的確認逐步回升,也就是股市中常講的一句諺語「行情在絕望中產生,在猶豫中上漲」,反而是當投資者的預期基本都達成一致時,市場的上漲往往已近尾聲。
投資機會方面,基建板塊、建材板塊將直接受益於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尤其是基建板塊中的央企,去年和今年的新增訂單數量都在歷史新高水平,對於未來2-3年的業績有非常強的支撐,而估值方面卻處於歷史低位水平,也就是說這類公司出現了景氣度最高、估值最低的狀態,隨著政策轉折,央企基建板塊預計迎來估值修復和對未來業績進行預期的兩輪上漲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