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餐飲市場整體火熱,作為經濟「晴雨表」的餐飲行業也一直廣受關注。中國餐飲從上世紀70年代末的作坊式經營起步,歷經80和90年代的規模和連鎖擴張以及新世紀至今的品牌化和結構轉型,大概經歷了四個主要的發展階段。
快餐行業分析指出,快餐業在全球餐飲中占據的比例,美國為35%,歐洲為30%,日本為20%。在中國,即使在北京、廣州、上海等一線城市,這一比例有僅為5%左右。
回顧過去,1996年快餐營業額只有400億元,到了2017年市場規模已超過 3.96 萬億元。快餐業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其發展速度非常驚人。以西式快餐為代表的肯德基,目前在中國已開出超過5000家門店。同類中的麥當勞也毫不遜色,計劃到2022年,在中國內地將餐廳開到4500家。伴隨快餐業的快速發展,在社會上也形成了一種快餐文化。
從飲食方面講,快餐文化更重視「填飽肚子」,而容易忽視「健康營養」。儘管,越來越多的快餐企業打起健康牌,但此前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印象一直存在。
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居民逐漸趨向於在外用餐,全球主要餐飲市場都實現穩定增長。
美國是世界餐飲規模最大的國家,參見圖1所示。根據美國餐館協會統計,2013~2017年五年間美國餐飲收入增長率平均約為3.5%。無論是餐飲行業管理服務水平,還是標準化水平、連鎖經營程度和集中化程度,美國餐飲業都處於領先地位。QSR雜誌最新發布的2016年全球快餐休閒餐飲品牌前十位都來自美國,十強銷售額總和占到了全美的15.5%,而前三位的麥當勞、星巴克、賽百味就占8.2%,在全世界均擁有萬家以上連鎖門店。
在歐洲,外出就餐是當下最流行的休閒活動之一,這也就促進了當地餐飲業蓬勃發展。歐洲最大的兩個餐飲市場是英國和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等國家也具有重要影響力。
亞洲各國中,日本餐飲行業發展戰略根據經濟形勢和市場變化不斷轉變調整,餐飲品牌發展模式也由「大而全」演變至「小而精」。日本餐飲市場發達程度位列世界領先水平,其獨有的餐飲管理理念擁有絕對優勢。根據日本總務省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1-11月,日本餐飲服務業銷售額為199647億日元,同比增長0.8%,其中外賣外送占比11.6%;從業人數495萬人,同比增長1.7%。
根據韓國餐飲產業協會數據,2015年,韓國餐飲產業規模83萬億韓元,同比增長3.8%。2016年開始,韓國餐飲市場發展呈現小幅下降趨勢。韓國非常重視本土餐飲品類和品牌的發展,針對不同人群不同需求推出不同種類菜品,力求順應消費發展變化趨勢。預測2018年,「一人家庭」仍為重要消費群體,專注於小而精單品的韓餐店、注重消費享受的休閒簡餐、在線外賣外送將成為消費新趨勢。
相比之下,中國餐飲業規模雖然當前位列世界第二位,發展潛力和動能都被世人所看好,以現在速度將於2021年趕超美國,但是中國餐飲市場在業態、質量、地域、城鄉等方面還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整個餐飲產業鏈發展不完善;產業集中化程度不高;缺少享譽全球的餐飲品牌;人均餐飲消費水平很低,美國人均餐飲消費水平是中國的5倍以上。總之,中國餐飲業與世界先進水平仍有較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