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又稱碳醯胺(carbamide),是一種白色晶體。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之一。碳酸的二醯胺,分子式為H2NCONH2(CO(NH2)2)。哺乳動物和某些魚類體內蛋白質代謝分解的主要含氮終產物。也是目前含氮量最高的氮肥。作為一種中性肥料,尿素適用於各種土壤和植物。它易保存,使用方便,對土壤的破壞作用小,是目前使用量較大的一種化學氮肥。工業上用氨氣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條件下合成尿素。
尿素物理性質
化學式:CO(NH2)2,相對分子質量60.06 ,CO(NH2)2無色或白色針狀或棒狀結晶體,工業或農業品為白色略帶微紅色固體顆粒,無臭無味。含氮量約為46.67%。密度1.335g/cm3。熔點132.7℃。溶於水、醇,難溶於乙醚、氯仿。呈弱鹼性。
尿素化學性質
可與酸作用生成鹽。有水解作用。在高溫下可進行縮合反應,生成縮二脲、縮三脲和三聚氰酸。加熱至160℃分解,產生氨氣同時變為異氰酸。因為在人尿中含有這種物質,所以取名尿素。尿素含氮(N)46%,是固體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
尿素製備方法
【方法一】
用二氧化碳和氨在高溫、高壓下合成氨基甲酸銨,經分解、吸收轉化後,結晶,分離、乾燥而成。
【方法二】
其製備方法是將經過淨化的氨與二氧化碳按摩爾比2.8~4.5混合進入合成塔,塔內壓力為 13.8~24.6 MPa,溫度為180~200℃,反應物料停留時間為25~40min,得到含過剩氨和氨基甲酸銨的尿素溶液,經減壓降溫,將分離出氨和氨基甲酸銨後的脲液蒸發到99.5%以上,然後在造粒塔造粒得到尿素成品。
【方法三】
尿素中哺乳動物體內蛋白質代謝的最終產物。1922年,在德國實現了用氨和二氧化碳合成尿素的工業化生產。氨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氨基甲酸胺,再脫水生成尿素。
【工業製法】
生產方法:工業上用液氨和二氧化碳為原料,在高溫高壓條件下直接合成尿素,化學反應如下:
2NH3+CO2→NH2COONH4→CO(NH2)2+H2O
尿素的發現歷程
1773年,伊萊爾·羅埃爾(Hilaire Rouelle)發現尿素。1828年,德國化學家弗里德里希·維勒首次使用無機物質氰酸銨(NH4CNO,一種無機化合物,可由氯化銨和氰酸銀反應製得)與硫酸銨人工合成了尿素。本來他打算合成氰酸銨,卻得到了尿素。尿素的合成揭開了人工合成有機物的序幕。由此,證明了活力論的錯誤,實際上開闢了有機化學(活力論認為無機物與有機物有根本性差異,所以無機物無法變成有機物,有機化合物只能由生物的細胞在一種特殊的力量——生命力的作用下產生,人工合成是不可能的。哺乳動物、兩棲動物和一些魚的尿中含有尿素;鳥和爬行動物排放的是尿酸,因為其氮代謝過程使用的水量比較少)。有關更多尿素的相關行業資訊信息請查看中國尿素配套產業市場運行暨產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尿素注意事項
1、尿素如果貯存不當,容易吸濕結塊,影響尿素的原有質量,給農民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這就要求廣大農戶要正確貯存尿素。在使用前一定要保持尿素包裝袋完好無損,運輸過程中要輕拿輕放,防雨淋,貯存在乾燥、通風良好、溫度在20度以下的地方。
2、如果是大量貯存,下面要用木方墊起20公分左右,上部與房頂要留有50公分以上的空隙,以利於通風散濕,垛與垛之間要留出過道。以利於檢查和通風。已經開袋的尿素如沒用完,一定要及時封好袋口,以利下年使用。
3、避免與皮膚和眼睛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