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種產業是生態保護建設和現代化農牧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產業,也是城鄉環境綠化建設的基礎。下面對草種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中國有豐富的草種資源,一些國外的著名草坪草種類,就起源於中國。國內對草坪草育種和制種的呼聲很高,但缺乏可操作性。草坪草育種的技術要求高,周期長,培育一個新品種的投資大,加之中國的新品種保護不太規範,所以很少有人會去育種。制種也存在許多困難。中國基本沒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草坪草品種,如果育種就會涉及智慧財產權,需向外國交品種費;國外草種子實行分級管理,賣到中國的屬第三級,只能用於建植草坪,不適合再行繁育;種子采後清選設備和技術也是一大障礙,目前很難突破。草坪草的育種和制種任重道遠。
實施西部大開發以來,國家和各地都加快了生態保護建設的步伐,加快了現代化飼草產業的發展,相繼實施了一些重大生態建設工程、示範建設項目和生態補助獎勵機制,取得了重大成效。如內蒙古草原植被覆蓋度明顯提高,由過去的35%增加到44.1%,呈現出退化趨緩,草原生態局部好轉的可喜局面。在國家啟動實施「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的同時,內蒙古政府每年拿出1億元財政資金用於高產優質苜蓿示範建設,現每年建設高產優質苜蓿種植面積達799萬畝。
為儘快培育出適合我國生長的優質草種,國家農業部、科技部相繼投入了專項資金,聯合實施了一批草種項目進行自行試驗。與此同時,在國家農業部、科技部的牽頭下,中國農業科學院草原研究所、山東農業科學院、甘肅草地生態研究所等國內主要草種科研部門聯合與澳大利亞國際農業研究中心進行關於苜蓿在惡劣自然環境下生長的項目合作,開展優質草種的選擇和擴大繁殖工作,並取得巨大進展。徐鑄說:把好的品種選擇出來,成為真正適合於某個地區生態環境的產業基礎,另外還要這些種子擴大繁殖,作為種子生產,大面積地走向市場,走向農戶,造福我們的畜牧業可持續發展。
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進口草種4.55萬噸,同比增加0.9%。進口草種主要以黑麥草、羊茅、草地早熟禾、三葉草和紫花苜蓿為主。其中,羊茅種子、紫花苜蓿種子進口數量較上年略有減少,其他草種進口數量略有增加。
2015年,中國畜牧業協會草業分會會長盧欣石在現代草種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表示,在綠化領域,草坪草的草種100%依賴進口,牧草領域,苜蓿草種80%依賴進口,國內缺少能夠提供本土草種的企業。據統計,我國草種年需求量約30萬噸,國內草種供給只占40%。牧草種植所用草種絕大部分來自國外進口,牧草種子缺口為7萬-8萬噸。
盧欣石認為,目前,放眼全世界,中國草種業發展非常滯後,生態修復產業依賴的草種市場缺口巨大,無法支撐龐大的修復規模。因此,我國本土草種的研發依然是國內草種行業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加快草種產業化發展,增加人工再生草資源,節約天然草地資源,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有利於樹立生態文明發展理念,建立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新型生產方式;有利於建立促進生產,改善生活,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友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