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刀具是專門用於戶外運動中的專業刀具,其種類大致可分為便攜的多功能刀具和叢林求生刀具。無論是是戶外運動還是野外探險,一把刀具都是你的必備之選。那麼戶外刀具都有什麼特點呢?
1、優良鋼材與熱處理
鋼材選擇與熱處理工藝決定了刀具的硬度、保持度,甚至一定程度影響到刀具的鋒利度。在戶外我們沒有充足的條件與時間打磨刀具,良好的戶外刀具可以在多日的使用中始終鋒利。當然,在軍隊生存用刀中也有這樣的理論;即降低刀具的硬度,換取打磨的便利,但我們不是拿刀去殺人或撬彈藥箱,所以有條件的話儘可能帶保持度良好的刀具。
2、不易鏽蝕
戶外天氣與環境多變,當然不希望出門時鋥亮的鋼刀在戶外活動過程中就銹痕累累。相對來說,含鉻等元素的合金鋼相對防鏽度較高,而一些硬度較好的高碳鋼刀如果沒有表面塗層的保護就易於鏽蝕而不是最適合戶外。
3、結構簡單
驢圈普遍認為折刀不如直刀,我想對於高難度、長時間的活動來說應該是這樣的。另外,就直刀和折刀而言,因為野外有氣候變化、泥漿沾染等不確定因素,有複雜刀盒(如戶外圈很多人提起的奧托叢林王)、中空螺蓋盒的直刀;鎖定和保險機構複雜、帶自動開刀功能的折刀就變得不適合,何況戶外裝備要的就是複雜多變情況下的絕對可靠性。
4、刀體牢固
對於直刀而言,戶外刀具應材料過硬、各部件安裝牢靠,全龍骨(簡單地說即刀身原鋼條延伸至刀柄全部)的刀被認為更為可靠,而中空柄(如奧托叢林王系列刀具)相對來說不夠可靠,當然這種比較的前提是做工在近似水平。對於折刀而言,戶外用刀應鎖定可靠、有保險裝置或刀鞘,至少在劈砍和切削時折刀不會解體、不會意外解除鎖定或意外展開刀身。
5、長、厚度適中
難度穿越或領隊用直刀長度必須適中,過短則劈砍無力;過長則份量過重成為負擔,攜行也不方便。厚度也應適中,過厚則過重、鋒利度也常會下降(還要參考打磨方式);過薄則劈砍力度降低且刀身強度可靠性不足。個人認為戶外刀具在有條件的前提下還是要視活動性質難度而選擇不同長度和厚度的刀具,通過個人的嘗試及與前輩的溝通,重度使用刀具以全長32—38CM為宜;輕度使用刀具小直以全長25CM以內為宜、折刀以全長18—23CM為宜。厚度方面重度使用刀具以5—8MM為宜,輕度使用刀具(含折刀)以2.5—4MM為宜。
6、刀具款型與重心位置
由於戶外刀具多用於劈砍和切削,刀頭形制方面重度用刀以刨削型(類似博伊刀刀頭,刀身自中部向刀尖漸趨尖細)、平頭圓頭型(刀頭寬,重心略靠前)和勾型頭(以前面有勾的柴刀為代表),輕度用刀含折刀以回型(刀尖較圓,優點是不易損毀和誤傷)、水滴型(常見,刀尖較細,切割方便)、鳥嘴型(主要是折刀,刀尖成鷹喙形,切割擋路藤蔓非常順手,但須小心揮舞)。刀刃形制方面,重度用刀多為平刃(平刃是平直的刃口,相對齒刃而言),用半齒(即部分刀刃為平刃、部分刀刃,絕大多數為前平刃後齒刃的形式)的亦可;輕度用刀可根據需要和喜歡選擇。
刀具的重心位置對於戶外用刀尤其是重型直刀的選擇非常重要。戶外的重型直刀選擇方面,比較好的有BOWIE博伊款型,此種款型是美國拓荒時期被大量製作、應用的款型,就多數BOWIE刀來說應該說其重心控制(多數為略靠前)、厚度長度(長約33—40CM,厚約0.5—0.8CM),可謂同時兼顧了劈砍力度與安全操控,並以其常用打磨方式在戶外重度使用的範疇內實現了揮刀力度、刀體強度與鋒利度的平衡,形成了卓越的劈砍能力併兼顧切割、刺和拍、砸功能。
7、刀柄選擇
戶外用刀對柄材的第一要求是防滑。要在潮濕、帶有手套等條件下仍能握持穩固,才能確保在劈砍等大力使用中不致脫手造成安全隱患或刀具遺失,同時,要求刀柄不易在潮濕、寒冷條件下變形。
8、刀鞘材料及做工
刀具鞘材常見的為皮鞘、K鞘(Kydex克迪克斯,丙烯酸和聚氯乙烯合成的類塑料物質)和Cordura鞘(科爾迪尤拉,一種高韌性、耐磨而輕便的尼龍纖維材料,亦多用於高檔登山包)。Cordura鞘當然好但不是特別常見;K鞘不錯但有些會在局部磨花刀具表面或塗層(不過戶外刀具就是用的,應無所謂);皮鞘美觀舒適,只是部分皮鞘會因遇水膨脹或脫線困擾大家,但刀廠或用刀人對其作過浸蠟處理後就可以避免這一現象。刀鞘選擇最重要的一點,是納刀穩定,無論是搭扣還是卡殼等形式,要確保刀具在鞘內不會意外掉出、滑下,當然刀鞘本身也要牢固無解體、開裂、鬆脫之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