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織工業「十一五」發展綱要中,提出以科技創新為主的產業用紡織品將作為紡織工業的重點發展,這無疑為該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原動力。未來紡織品行業與移動網際網路的相互結合,相互滲透,更是為為消費者創造出更多的優質便捷的無線生活。以下是對2014年我國紡織行業現狀分析:
紡織行業經濟效益總體穩中有升
我國紡織行業現狀分析:2013年,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經濟效益穩步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行業1712家規上企業的工業增加值增長12.9%,在紡織行業中處於領先位置。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為2384億元和134.4億元,分別增長16.5%和16.4%,增速與上年相比基本持平;行業銷售利潤率5.64%,比上年上升0.1個百分點。行業虧損面9.6%,比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由於紡織帶和帘子布行業兩行業虧損嚴重,虧損額同比增長了467.2%,導致全行業虧損額大幅增加了117.1%。
紡織業受用工荒制約
招工難、用工貴是近幾年一直困擾紡織服裝企業的老毛病,也逐漸成為整個中國製造業面臨的難題。「用工荒」問題最突出的春季,恰恰是全國兩會召開之時,因此這個問題近幾年屢屢被眾多兩會代表委員提及。
在整個紡織產業鏈條上,「用工難」呈現的情況不太一樣。
在紡織業上游,總體上是對技術工人的需求量比較大;而下游的服裝加工業,主要是工人的工資成本上升得比較快,因為服裝企業的設備替代性沒有那麼強,勞動生產率不像上游可以快速提升,工人工資和企業效益上漲之間的矛盾就比較突出。但是整體而言,都受到用工荒的制約。
那麼,「用工荒」難題難在哪兒?主要有兩點:一是用工本地化難;二是職工市民化難。
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人的城鎮化」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推進外來務工人員本地化,讓外來務工人員與本地市民享有同樣的公共服務。
所謂職工市民化,就是要從根本上盤點一下外來務工者的需求。當前,外來務工者對企業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期待的不是簡單地拿錢回家,而是希望企業能為自己提供職業成長的空間,享受平等的公共服務和市民待遇。因此相關部門要主動為外來工入戶、就業、子女教育、社保、法律援助、住房保障等提供幫助,主動協調勞動關係和勞資糾紛,有效規範企業用工行為。
就拿廣東來說吧!在10多年前南下廣東工作創業是香餑餑,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變化,生活原因逐漸凸顯,成為不可忽略的因素。
高昂的入校擇費讓一般的外來員工承受不起,制度性的門檻讓許多來到珠三角打工的人員無法平等享受當地的教育制度和待遇。其次,工資低物價高開始讓部分人員勉強承擔基本生活,微薄的一份工資讓他們感覺和老家沒有突出的可比性,漸漸也就滿足不了他們的生活需求,這時也萌生出了離開廣東,或回家或轉變區域尋覓工作的念頭。
而用工本地化則是解決「用工荒」難題的重中之重。民營力量活躍的福建,農民工為當地民營企業的發展注入了活力。今年春節後,一些大型民企頻頻出招,其中部分企業的用工本土化被證明行之有效。
總部在福州的福建宏盛未雨綢繆,去年年底前大量招進福州當地人員,並將工資上漲一成,節後實現了工廠開機率100%。廈門的大型民企銀鷺集團一直是以當地人員為招工對象,該公司表示,節後缺工現象不嚴重。
無論是用工本土化,還是支持家庭化生活的新移民策略,都能支撐時尚製造的和諧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