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地發展,居民財富的增加及理財意識增強,金融服務需求也日益多樣化,金融監管部門推進金融深化改革的力度加大,利率、匯率等金融市場價格要素逐漸引入市場化的決定機制,銀行進行產品創新與服務創新不斷地加快。個人理財業務是指商業銀行運用各種金融知識,專業技術以及廣泛的資金信用等專業優勢,根據客戶的財務狀況和具體要求,為個人客戶提供的財務分析、財務規劃、投資顧問、資產管理等專業化服務活動。以下對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現狀分析。
2017-2022年中國個人理財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表明,我國國內個人投資市場隨著中國政府有關金融政策的相繼放寬,社會保險制度的不斷健全,社會保障基金的入市,政府基建項目私人投資者市場的最終開放,中國政府開始打破已往面對私人投資者的政策壁壘和相應的金融管制,已經全面開啟投資的大門,向社會多渠道融集資金,資本多元化日益成為其鮮明特點,個人投資範圍越來越廣泛。越來越多的人希望自己的資產能夠保值增值,希望得到專業的理財服務。與此同時,我國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也得到了迅速發展,個人理財產品不斷豐富。
我國的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相比於已開發國家而言起步較晚,我國首次推出第一項人民幣理財產品是於2004年11月由光大銀行發行,但自2004年起,國內各商業銀行陸續開始發行各自的理財產品,並且在十多年來,發行數量逐年增加。由一些網站統計數據表現,譬如金牛網,在近十年對理財產品數量表現出越來越多的變化,這樣形式發展的銀行不少於100家,其中的銀行種類幾乎涵蓋了所有的銀行種類還有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等,個人理財產品收益率穩中有升,且無大幅度波動。
由於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聚集了大量的社會閒散資金,為保證如此大的資金量維持穩定或得到增長,在選擇這些理財產品他們資產類型時,通常商業銀行它更傾向於其選擇下面三類收益型:
(1)其保本浮動這個收益型確保收益型。
(2)其保證收益型。
(3)其非保本浮動這個收益型。
其中這個選擇確保收益型相關理財產品的這個投資目標其多投集中於這個收益較為穩定以及風險稍小的這個債券市場,而選擇不是保本浮動這種收益性理財產品這個投資目標其則集中於這個具有潛在這種高收益可能性的相關股票市場。但就15年數據來看,在同一時期投資於保本浮動收益及非保本浮動收益的資金更為集中。
80年代,銀行管理理論的轉變和電子信息系統的使用,使融合了傳統存貸款業務、投資業務和諮詢顧問業務的「組合式」理財產品開始成為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主要方式,同時,財富管理頂峰——傳統的私人銀行業務也開始向80年代出現的富裕新貴擴張,使個人金融理財客戶範圍更加寬泛。
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在2002年由外資銀行率先引入國內,由於機構受眾範圍較小、客戶理財觀念尚未樹立等原因,彼時理財業務並未成為境內居民重要的資產配置手段。隨著商業銀行經營轉型的需要,以及居民財富保值增值需求的凸顯,商業銀行開始充分利用更加貼近客戶的渠道優勢,大力創新及發展理財服務。特別是自 2005 年銀監會正式頒布《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以來,理財業務保持了持續健康發展態勢。截至目前,存量理財產品數量已達四萬餘只,產品形態多樣,適應了不同層級客戶的風險收益特徵。如有存取靈活的超短期產品,有收益穩定的固定期限預期收益型產品,有參與資本市場的基金股票型產品,有適合高淨值及私人銀行客戶收益需求的股權型產品,有投資標的具有特色的另類投資產品,有投資海外市場的代客境外理財產品等,較好地滿足了客戶各種投資理財和財富保值增值的需求。
綜上所述,我國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仍處於起步階段,具有範圍廣泛、容量大、風險較低、經營收入穩定的特點,但就規模和內容來說,仍然與已開發國家具有較大差距。我國商業銀行還需要提高自身的理財專業水平和技術水平,明確個人理財服務的發展戰略、客戶定位和服務定位。銀行應大力推進產品創新、服務創新,提供「一站式」的服務。要做好個人理財產品個性化需求的研究,根據不同人在不同生命階段的不同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提供個人理財方案。同時對客戶市場進行細分,以客戶為中心,針對客戶的不同特點,加大個人理財產品的創新力度,為客戶量身制定金融產品,使客戶的資產保值增值。注重培養客戶對銀行的忠誠度,爭取更多的高端客戶,與客戶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實現雙方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