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幾十年粗放式快速發展,國內化工行業大部分子行業都產能過剩,特別是產品競爭力較低、低端同質化嚴重、高危高污染的化工品產能過剩現象更為突出。下面進行化工行業產業布局分析。
化工行業分析表示,我國化工產能周期處於底部,未來仍具長期投資價值。中國投資消費比已經出現拐點,但從國外經驗看,化工行業在經濟處於轉型時期仍長期與GDP保持同步增長,具備長期投資價值。
化工行業同樣經過長達7年的去產能周期,供需格局整體趨向平衡,行業龍頭企業盈利能力改善明顯,下一輪產能擴張將最先在行業內經營能力優秀的龍頭企業中展開。截至2018年上半年,化工行業企業共計23306個。
縱觀過去30年我國化工產業的發展,從最初級的尿素、甲醇、純鹼、氯鹼、輪胎起步,逐漸擴展到三烯三苯、MDI、丙烯酸、工程塑料、有機矽等中游化工品,最近又開始向更高端的電子化學品、精細化工品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方向延伸,製造能力越來越複雜,在價值鏈上的地位也不斷提升。
經過20多年發展,我國化工已積累了相當的實力,尤其是近幾年技術提升速度極快,各個子行業都不斷有世界級裝置投產,無論是規模還是先進性都居於全球前列,隨著盈利的大幅改善,未來技術升級速度還會更快。同期歐美企業卻受制於金融危機的影響,普遍削減了資本開支,裝置不斷老化,新產品研發也趨於停滯,對我國的優勢大幅削弱。
我國化工企業單科冠軍很多,全能冠軍太少。而我國產業併購較少的根源還是在於部分國有企業即使競爭力不強,在預算軟約束下也難於破產,民企中的落後產能又由於所在地的環保和稅收監管不嚴而具備低成本優勢,同樣不易退出。
未來隨著我國大力推進晶片國產化,與之配套的光刻膠、電子特種氣體、封裝材料、高純試劑等行業無疑也會迎來大發展。還有我國汽車輕量化和大飛機的發展,對碳纖維、聚碳酸酯等高端工程塑料也提供巨大的市場空間。以上便是化工行業產業布局分析的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