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農副產品生產和銷售的大國,但跟已開發國家相比,農副產品加工行業的集中度仍比較低,深加工產業相對落後。農產品加工行業傳統產業過剩問題嚴重,庫存壓力高企。預計2016年,農產品加工業庫存不容樂觀,去庫存壓力依舊較大,不僅增加企業倉儲、人力盤點等費用,還占壓大量資金,對企業的現金流造成巨大壓力。以下對農副產品加工行業分析。
2017-2022年中國農副產品深加工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表明,我國農產品加工水平不高,與國外差距較大。我國農產品加工率只有55%,低於已開發國家的80%,果品加工率只有10%,低於世界30%的水平,肉類加工率只有17%,低於已開發國家的60%。
完善了食品安全問題的懲罰性賠償制度。一旦發生食品安全、衛生事故,廠商的品牌形象和產品聲譽將受到嚴重影響,而且很可能受到主管部門的懲罰,最終將對企業持續經營能力造成不利影響。
由於自然災害、農戶種植意願不強、環境氣候變化等原因導致農產品供應不足,不僅會造成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原材料短缺,制約企業的銷售規模擴張,還會提高企業的採購成本,降低企業的盈利能力。
受氣候溫度、年景收成及市場供需等因素的影響,農產品的銷售價格容易發生大幅波動。則企業的毛利水平將會下降,盈利能力也會受到影響。
目前中國的食儲藏和果蔬產後損耗率分別高澎和25%,遠高於已開發國家水平;農產品產後產值與採收時自然產值之比僅為0.38:1;產品粗加工多;精加工少;初級產品多;深加工產品少;中低檔產品多;高檔產品少;而且農產品的深加工技術和裝備普遍落後於已開發國家10-80年,各種高新加工技術的應用很不普遍。儘管近幾年來,各級政府對農產品深加工越來越重視,逐漸加大了投入。但由於基礎薄弱,起步較晚,中國的農產品深加工業距世界已開發國家水平還有很大差距。
當前,我國城鎮居民的食品消費已經逐漸從單純追求數量向追求質量高、營養好、品種全、方便化和安全性的時尚轉變,特別是工作和生活方式、生活質量的變化,安全衛生的綠色產品正逐步成為食品消費的主流和方向。
我國有5萬多食加工企業,僅有100多個達到國家二級標準,而且多數以鄉鎮企業、私營企業或集體業為主要形式,有的甚至是一些手工作坊,對國外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挑戰根本無力應戰。做大規模,可以擴大產量,降低成本,可增強資金和技術實力,及時開發市場需要的品種;可以樹立品牌,打名牌戰略,提高知名度影響力。大規模的衣產品加工企業不僅具有強大的競爭優勢而且可以與其它產後相關產業形成良性互動,刺激農產品銷售,對農業生產起著積極地龍頭作用。
農副產品加工業是我國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和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自改革開發以來一直保持著快速發展的勢頭。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穩步提升,國家產業政策的大力扶植,未來農副產品加工行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