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後我國經濟迅猛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時,我國也面臨著越來越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生態環境破壞和環境污染)。以下是我國生態治理髮展趨勢分析:
2016 年以來,政府對於環保督察力度升級,以PPP 模式為主導的流域治理等綜合環境治理項目的推廣,為傳統園林公司轉型提供了廣闊空間。而強化PPP 項目KPI 考核,則有利於環境治理項目向後段綜合開發延伸。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歷史性成就,從認識到實踐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和全局性變化,新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正在形成。一是在工作格局上,從環保部門的「小環保」到黨委、政府主導的「大環保」轉變,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二是在工作目標上,從主要抓污染物總量減排,向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同時兼顧總量減排轉變;三是在監管對象上,從以監督企業為重點,向督察黨委、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監督企業的「督政」與「督企」並重轉變;四是在監管手段上,從以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為主,向環境影響評價、排污許可等制度一起抓轉變;五是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從以自上而下為主,向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結合轉變,強化信息公開透明,發揮社會監督作用。要堅持並繼續運用好這些做法和經驗,推動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禁止洋垃圾入境是黨中央全面提升生態文明的標誌性舉措,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內在要求,是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有力抓手。必須認真貫徹落實《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進一步壓減廢物進口量。有關企業要確保加工利用過程不污染環境、不損害周邊群眾身體健康,同時與政府共同努力,加快推進國內固體廢物回收利用體系建設,提高固體廢物資源再生利用水平。
環境監測是環境治理體系的「頂樑柱」,是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必須確保監測數據全面、準確、客觀、真實。要高度重視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大力推進環境信息化建設,增強重污染天氣預測預警能力,不斷提高環境監測服務政府環境管理決策和人民生產生活的水平。
生態治理髮展趨勢分析指出,傳統園林行業高速成長期已近尾聲,PPP 成為企業聚焦中心。從2006 年到2014 年,傳統園林行業CAGR 超過25%,而在2015-2016年,全行業的規模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萎縮。同時,PPP 業務成為傳統民營園林公司的業務聚焦方向。從2016 年開始,東方園林,嶺南園林等企業新接項目中PPP 的比重迅速超過50%,2017 年以來,龍頭類公司PPP 項目占新接項目比重超過80%,PPP 已經成為園林行業業績成長的新的助推器,相關企業在「流域治理」、「海綿城市」、「特色小鎮」和土壤修復等方面收穫頗豐。
分析生態治理髮展趨勢,未來生態治理市場需求巨大。我們估算了「海綿城市」、「流域治理」和「土壤治理」等綜合生態治理市場的規模,年均投資需求1 萬億元,而這些領域對於景觀改造,植被栽培有著硬性需求,和傳統園林行業有著明顯的協同性。行業內大量的企業通過外延併購快速切入此類市場,通過PPP 業務模式使自身業績迅速提升,顯示出綜合生態治理業務已經被園林公司廣泛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