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生豬存欄31041萬頭,比上年下降27.5%,全年生豬出欄54419萬頭,比上年下降21.6%。2020年中國豬肉產能下滑趨勢將得到緩解,但是供給緊缺、進口增加的態勢將持續,將對世界豬肉生產以及貿易格局帶來巨大影響。以下對生豬行業技術特點分析。
生豬產業鏈主要包括飼料生產、生豬養殖、屠宰加工、肉製品生產和產品銷售五個環節,生豬養殖、屠宰加工和肉製品生產為產業鏈的核心,生豬養殖的代表企業為溫氏股份、牧原股份等,雙匯發展和雲潤食品為產業鏈中屠宰、生產和銷售環節的代表企業。生豬行業分析指出,我國生豬養殖行業CR3約為5.6%,反映出我國生豬養殖行業集中度較低,規模化養殖水平仍有待提高,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面對國內外經濟和產業的新變化,未來我國生豬產業發展機遇和挑戰並存,在成本上升和需求放緩的同時,會出現需求層次上升、區域布局結構調整、產業組織優化及技術水平持續提升等積極因素。現從三大特徵來分析生豬行業技術特點。
生產者類型多樣化,規模化生產仍處於較低水平豬肉是我國城鄉居民的傳統消費肉品。生豬行業技術特點分析,在我國,生產者的類型較多,包括農民專業戶和散戶、私營養豬場、國營養豬場、外資養豬企業、合資養豬企業、部分大型企事業單位的附屬農場以及一些育種場(中心)等。生產者類型多樣化以及農戶散養為主,是我國生豬養殖行業的重要特點之一。據農業部統計,2007 年全國年出欄50 頭以上的規模養豬專業戶和商品豬場共224.4 萬家,出欄生豬占全國出欄總量的比例約為48%,其中年出欄萬頭以上的規模豬場有1,800 多個;2008 年全國年出欄50 頭以上的規模養豬專業戶和商品豬場出欄生豬占全國出欄總量的比例達到62%。然而我國生豬年出欄數量在5 萬頭以上的企業總生豬出欄量占全國比例僅為1%,我國生豬養殖行業規模化水平仍處於較低水平。
科技含量偏低,各地區發展水平差異較大在我國的生豬養殖行業中,不管是城市郊區的集約化養殖,還是總體數量較大的農戶散養和專業戶飼養,均難以創造明顯的經濟效益。生豬行業技術特點分析,養殖規模越大越虧本的現象在我國時有發生,其根本原因在於我國生豬養殖行業的科技水平較低。我國雖然是豬肉生產大國,但與生豬養殖行業發達的歐美國家相比,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而這些差距可從揭示經濟效益指標的差異直接反應出來。此外,我國生豬養殖行業在各地區的發展水平亦具有較大差異。
種質資源的多樣性與利用程度嚴重不符我國是世界上生豬品種資源最豐富的國家。生豬行業技術特點分析,聯合國糧農組織家畜遺傳多樣性信息系統收錄的中國地方豬品種為128 個,而現保存完好的地方品種約在50個左右。中國地方品種具有許多獨特的種質特性,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肉質優、繁殖力和耐粗性強、抗逆性好。我國地方豬種主要以維持現狀的方式而保存著,種質利用力度明顯不夠。從客觀上講,地方品種的生產類型不適宜商業化生產是地方豬種種質利用不夠的主要原因,多數地方品種和國外瘦肉型豬相比,表現出育肥期長、瘦肉率低的缺點。而品種雜交生產出的絕大多數產品在生產效益和產品質量方面均無法與國外公司的純種擴繁和配套系產品相抗衡。儘管我國擁有豐富的地方品種資源,但對地方種質的利用程度還遠遠不夠,種質資源多樣性與利用程度嚴重不符。
我國養豬規模化程度快速提升,中小散戶不斷退出,行業生產區域布局大幅調整,這些給我國生豬養殖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在新常態下我國生豬產業面臨新的形勢,國際競爭加劇,產業轉型加速,專業化程度變強,生產與終端消費者的關係越來越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