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運動品牌行業市場研究報告統計,國內知名運動品牌,如李寧、匹克、安踏等都出現增長放緩。由此可見,國內運動品牌正掀起「骨牌效應」,陷入一陣陰霾之中。究其原因,銷售不暢、存貨激增、打折清貨等問題,都把中國的運動品牌推向「中年危機」,行業全面陷入調整期。以下是對我國運動品牌行業現狀分析:
「黃金十年」之後過度擴張積壓大量庫存
在「庫存危機」重壓之下,國內各大運動品牌開始顯現出頹勢。運動行業市場調查報告數字顯示,李寧今年上半年利潤同比下降85%,營業收入下降10%至38.8億元,公司股價同期累計下跌35%。與此同時,李寧已先後關閉了近千家門店。
而其他國內運動品牌也遭遇類似困境。運動服裝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顯示,包括安踏、特步、匹克在內的各家訂單額同比均出現了不同程度下滑。其中,特步訂單額下滑15%至20%,安踏同比下滑15%至25%,匹克下滑幅度更高達20%至 30%。
財報顯示,李寧、安踏、特步、361°、匹克、中國動向等6家國內體育用品企業銷售業績均不樂觀,除特步淨利潤同比小幅增長外,其餘5家的營業額和淨利潤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不難看出,從2000年前後開始的行業「黃金十年」已經結束,各企業現在首先考慮的是度過目前的寒冬,求得生存,再謀後續的調整發展,單靠數量投入的粗放增長時代已經過去。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阿迪達斯等國際品牌的逆市表現。運動服裝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數據顯示,阿迪達斯全球銷售額達到73.41億歐元,同比增長11%,淨利潤4.55億歐元,同比增長30%。其中,阿迪達斯在中國市場銷售額增長了19%,其成績被歸功於向三四級李寧擴張的戰略,使得原本在這些地方占據優勢的國內品牌受到擠壓。
有業內人士預計,雖然各大運動品牌紛紛推出各種措施進行自救,但明年的形勢可能依然不容樂觀,「去庫存化」階段至少需要兩三年時間,而迎來行業復甦仍需時間。在這一過程中,一些不適應形勢的品牌將可能被淘汰,而最終剩下的品牌將由目前的近二十家集中到五家左右。
市場渠道爭奪勝負未知
國內運動用品牌面臨的另一個困境是,二三級市場渠道爭奪戰將越來越激烈,國內企業在競爭力度上恐怕跟不上。
到目前為止,國內體育用品品牌的網點70%布局在二三線城市,所以二三線及以下城市門店數的增加是國內運動品牌業績增長的「王牌」之一。再看看體育用品的零售店鋪數量,國內外體育用品店的總店數達到40000多家,二三級市場體育用品類消費潛力基本被挖掘出來,市場迎來整合階段。隨著二三線城市的租金日益上漲,開新店賺錢的難度越來越大。
此外,國內運動品牌在市場渠道策略上還要面臨國外大品牌的挑戰。運動行業市場分析報告指出,耐克中國公司和阿迪達斯中國公司均表示未來五年,將加大二三級市場的新增店鋪,並擬推出價位段更貼近二三級市場的產品與之呼應,將矛頭直指國內體育用品品牌的主力市場,未來的二三級市場渠道爭奪戰將更加慘烈,價格戰亦將愈演愈烈。國內體育用品品牌將進入生死存亡的關鍵階段。
同質化嚴重,品牌核心價值不高
中國的大部分的本土體育用品品牌都是從製造加工業,從做OEM代工起家然後逐步發展到品牌運營。但是這裡面品牌的差異化、品牌的附加價值都普遍性的偏低,另國內品牌在產品設計方面創新能力還需加強,品牌之間款式雷同的屢屢現之,差異化也不明顯,同質化的現象比較嚴重,只是透過廣告一些基本的表現去訴求一些差異化,實際上在終端消費者那裡頭並沒有太強的不可替代性。此外,營銷手段也陷入老套,比如一味扎到賽事贊助和電視台冠名等傳統渠道這些罕缺的資源上,即使燒錢了,得到的效果也越來越不理想。
然而,體育品牌企業不僅面臨同行業的同質化競爭壓力,同時還受到休閒行業的市場擠壓。一方面,大量低價多款且具有快速補單和調貨能力的本土休閒品牌遍地開花,另一方面ZARA、優衣庫等洋品牌的推陳出新,都對本土體育用品行業構成壓力。
品牌需要天才、信譽、創造和毅力,我們還不大擅長駕馭這種能力。要想擺脫同質化的困境,企業要從品牌的核心的價值的提升方面或者是差異化塑造方面或者是產業鏈的整合方面,去重新考慮如何謀求下一步的發展。
運動品牌注重的是文化內焰,國內運動品牌需要借鑑時尚、藝術等元素,尋求價值創新的發展之路,從而突破困局。
以上是對我國運動品牌行業現狀的分析,點擊查看更多運動品牌市場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