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國自動變速器行業投資分析,為打造出國內首款專業柴油機自動變速器動力總成,公司與Punch Pow-erglide Strasbourg SAS(簡稱「法國PPS公司」)簽署了《自動變速箱匹配開發協議》。現對2016年我國自動變速器行業投資前景分析。而早在8月17日,江鈴汽車發布公告稱董事會已批准J09應用自動變速器項目,總投資3.06億元用於相關工程的開發。江鈴汽車作為專注高端輕型商用車領域的龍頭企業,江鈴為新品引入自動變速器產品的舉措引人關注。發動機、整車企業接連傳出投資自動變速器的消息,這是否預示了輕型商用車自動變速器市場將要開啟?「雖然目前國內輕型商用車採用自動變速器的情況很少,但許多車廠都有輕型商用車匹配自動變速器的意向,而且很多企業也有了相關規劃。」中國汽車市場研究院專家楊再舜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江鈴在前年就有規劃要建輕型商用車匹配自動變速器的項目,在小藍基地建了一個自動變速器廠,將來可能會給輕客和輕卡匹配。」
楊再舜告訴記者,輕型商用車搭載自動變速器在中國市場的發展空間很大,但在價格、技術和政策等多方因素影響下,如何加速輕型商用車變速器自動化,搶占市場,是國內廠商需要首先考慮的問題。
觀察國外市場可發現,自動變速器憑藉其發展時間長、技術成熟等優勢在輕型商用車上搭載的情況已非常普遍。有數據顯示,其中美國輕型商用車自動變速器以AT為主,採用率已達到80%以上;在歐洲市場也有超過50%的輕型商用車採用AMT變速器。
我國採用自動變速器的輕型商用車則非常少。據山東蒙沃變速器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志東介紹,我國輕型商用車 2015年產量為166 萬輛,絕大部分匹配的變速器為手動變速器。如果按現有產量的30%能夠匹配自動變速器,一年就將有50萬台的市場容量,這無疑是一塊巨大的市場。
浙江萬里揚變速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項目投資總監任華林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隨著經濟發展、消費升級,大家對乘車的舒適性要求增高,同時隨著85後和90後駕駛員的增多,人們對車輛自動化的要求更高了,使得輕型商用車自動變速器市場發展前景看好。」「從大方面來看,市場有這樣的特點,一是市場容量大,通過市場預測,到2020年,輕型商用車能達到250萬輛左右,市場容量是很大的。二是目前搭載率低,對自主品牌來說就更少了,所以未來搭載自動變速器的輕型商用車市場是高速增長的市場。」中國齒輪專業協會秘書長李盛其這樣對記者表示。
2015年8月28日,在京召開的「汽車節能分標委2015年會暨標準審查會」審查並最終通過了《輕型商用車輛燃料消耗量限值》(GB 20997)等強制性國家標準送審稿,新修訂的國家標準以「整車整備質量」代替「最大設計總質量+發動機排量」作為基準參數,並採用按整車整備質量分組的車型燃料消耗量評價體系,大幅加嚴了燃料消耗量限值。「法規的硬性約束使得我們必須要考慮整個車輛從發動機到變速器的整個傳動系統的節能降耗,也就是效率的問題。在法規的限制下,相比於手動變速器,自動變速器就有了用武之地,如果高效的自動變速器能和發動機優化集成起來,則對節約燃油的貢獻率在 8%~13%左右,這將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效果。」李盛其表示。
當前人們對自動化、舒適化的要求進一步增加,國家節能減排等政策的加嚴,促使輕型商用車變速器自動化市場需求不斷增長,現有的手動變速器和少量的自動變速器已不能滿足大眾的需求,從而進一步促使國內汽車變速器廠家在技術換代上做出及時應對,自動變速器自然就走在了這場技術革命的最前沿。「相比國外在輕型商用車上成熟的自動變速器技術,我們起步晚,同時又在法規的約束下,行業競爭壓力日漸加劇,備感壓力。」李盛其說,「所以就要求我們自主品牌企業加快輕型商用車變速器自動化的進程,產品升級,優化技術,保證市場進而搶占市場。」
「輕型商用車採用自動變速器是一個發展趨勢,特別是在輕客上採用自動變速器的發展空間更大,進程會更快一些。因為客車相對於卡車來講更講究舒適性。」楊再舜說道,「若把手動變速器升級為自動變速器,一輛車的價格要提高2萬~3萬元左右,而高端輕卡價格大約在10 萬元左右,經濟型的才四五萬元,換個變速器要多3萬元,顧客一般不會購買。但對於一些高檔輕卡,如江鈴的凱威系列、南京依維柯系列、福田歐馬可等可以選擇性裝配自動變速器,供有需求的客戶購買。」
自動變速器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顯示,隨著人們對駕乘舒適性的要求升高,人們對自動擋輕客的需求也逐步增大。把輕客升級到自動擋,主要是為了解決操作方便性和舒適性的問題,但作為商用車,車輛的可靠性、使用成本和維護成本也是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此外,從技術推廣角度來看,李盛其認為在排放法規壓力之下,城市物流車要向著混動、純電動發展,也需要自動變速器。並且城市物流車需要的自動變速器相比於其他輕型商用車會更簡捷,擋位數會更少,所以在技術上控制的難度會更小,可靠性會更有保證。
可以看出,當前輕型商用車變速器自動化市場充滿了機遇和挑戰,自主品牌要把握機會,找准發展方向,相信未來幾年的市場一定會駛上發展的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