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主題公園行業分析報告 >> 主題公園投資分析

主題公園投資分析

2020-04-02 16:57:59報告大廳(www.bptrips.com) 字號:T| T

  2019年中國主題公園的直接效益規模(含門票、餐飲、住宿等)預計將達到3237.6億元。伴隨著主題公園行業日趨激烈的競爭, 國內外的主題公園運營商已不僅僅滿足於傳統的園區運營,而是逐步發展為以園區運營為依託,集文化創意、休閒娛樂、影視傳媒等於一體的泛產業整合模式。以下對主題公園投資分析。

  隨著中國中產階級人口的增加和交通系統的改善,對休閒和主題公園的需求預計亦將會增加。中國主題公園遊客總量現今已達到近1.9億人次,到2020年預計將達到2.3億。主題公園行業分析指出,基於2017年的14億人口,中國主題公園人均訪問量為0.13,預計到2020年將增加到0.16。美國主題公園現今人均訪問量達0.65,為中國2020年水平的4倍,預示著中國主題行業仍有持續增長的空間。

  1985-2020年中國主題公園數量及年遊客量增長趨勢

主題公園投資分析

  主題公園是以遊樂為目標的模擬景觀的呈現,將遊樂與某種主題結合,園區內包含多個故事線區域,區域內的建築、景觀、服務設施等要素共同構建特殊的氛圍與環境,是集娛樂活動、休閒要素和服務接待於一體的旅遊目的地。現從三大投資模式來了解主題公園投資分析。

  「公園+地產」投資模式

  提到主題公園,自然而然會想到華僑城,這家20多年前以錦繡中華打響中國主題公園頭炮的上市公司,如今的口號是「旅遊+地產」。對於華僑城的模式,房地產業務快速收益的特點正好解決了主題公園長期投資和短期收益之間的矛盾,「旅遊+地產」模式確保華僑城螺旋上升式發展。主題公園投資分析,主題公園是一種一次性投入大、市場培育期長、營運成本高且投資回收慢,需要持續性投入的產業。許多此前倒閉的主題公園除了自身設計無法滿足人們日益變化的需要之外,無法進行持續性投入是造成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雖然在華僑城的口號中是旅遊在前、地產在後,但旅遊項目提升了臨近的房地產項目內在價值卻是不爭的事實。華僑城的成功經驗表明,旅遊業務和房地產業務有著相互促進的作用。而這一值得借鑑的經驗已經開始成為國內許多主題公園項目運作的行動指南。越來越多的主題公園選址在中心城市周邊的二三線城市。這些圈地數百畝甚至上千畝的主題公園項目中,絕大多數都是「公園+地產」概念,開發商通常運作集主題公園、別墅、酒店、商業街等多種業態為一體的旅遊複合地產。

  「公園+演藝」投資模式

  文化演藝可以說是當前主題公園發展的另一大趨勢。除了在國內成功的華僑城,世界十大主題公園遊園內容中也包括大量互動文化演藝節目。主題公園投資分析,其中,東京迪士尼樂園提供至少9場演出節目,美國佛羅里達的迪士尼神奇王國演出節目達7台。在目前的A股市場中,與華僑城一樣擁有著文化內容製造能力的上市公司也在積極向主題公園領域滲透。不過,對它們來說主題公園可能只是個平台,這一類上市公司以宋城演藝為代表。

  「公園+科技」投資模式

  在美國奧蘭多迪士尼世界,遊客可以坐上潛艇潛游海底兩萬里;可以登上宇宙飛船遨遊月球;可以在明天的世界參觀模擬外層空間環境的種植實驗室。主題公園投資分析,在東京迪士尼樂園,電子音響動作裝置操縱著2000多個惟妙惟肖的人偶和動物。迪士尼的魅力第一依託是高科技,而國內大多主題公園的凋敝,就因為主要依靠自然山水、人造景觀、低檔的遊樂設施,恰恰缺少不斷創造新魅力的高科技。2006年,從事IT產業的華強集團涉足主題公園,運用計算機、聲光電、人工智慧、自動控制、數位技術等高科技,先後在國內打造出「文化+科技」的蕪湖方特快樂世界、重慶方特科幻公園等多個第四代主題公園;華僑城集團的成都歡樂谷、上海歡樂谷、深圳東部歡樂谷,四維影院等科技娛樂項目都成為亮點。與方特、歡樂谷等依託高科技創造的科幻、動感、參與相比,國內古板、單一的遊樂型主題公園凋敝的趨勢自然是不可避免。

  主題公園投資分析,對於主題公園行業最需要注意的問題是競爭的不斷加劇,國內優秀的主題公園企業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研究,特別是對企業發展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究。因此在選擇研究機構時一定要先鑑別研究諮詢機構的實力,以免影響企業未來發展。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主題公園熱門推薦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