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是體現一定經濟關係的不同所有者之間的貨幣借貸行為。信貸資金的新增是在刺激經濟還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10月15日,央行發布2015年前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9月新增信貸1.05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升至1.35萬億元,連續3個月上升。廣義貨幣同比增速微降至13.1%,狹義貨幣升至11.4%,為2013年5月來的最高值。
不過,多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採訪的分析人士均認為,目前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企業融資成本下降但不是十分明顯。分析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穩經濟不能單靠貨幣政策來刺激和拉動,還需要財稅、投資等多種手段的協調配合,也需要金融改革的進一步跟進,以及貨幣政策新框架的構建。
央行數據顯示,9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05萬億元,同比多增1443億元;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9.90萬億元,同比多增2.34萬億元。當月人民幣存款減少3192億元,同比少增4641億元。前三季度人民幣存款增加13.00萬億元,同比多增1.93萬億元。更多信貸行業最新相關資訊,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中國信貸風險專題分析報告:供應鏈金融業務中物流相關風險管理與控制》。
從新增人民幣貸款期限結構上來看,新增短期貸款環比淨增2153億元,同比淨增181億元,而票據融資顯著下降,僅增加284億元,環比較前8個月的月平均票據融資規模1714.5億元少增1430.5億元。中長期貸款方面,環比快速上升,同比也較2014年9月多增2294億元。
「從期限結構看,中長期貸款增加得比較多,一方面與房地產按揭貸款增加有關,同時也受基礎設施投資增加的影響,這兩者都符合穩增長政策方向。」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宏觀研究主管周景彤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華夏銀行發展研究部戰略室負責人楊馳向本報記者分析稱,人民幣貸款占比不降反升,反映出信貸融資仍是當前支持實體經濟的主體渠道,這和今年股市IPO暫停、融資環境不理想有關,也與監管當局治理同業業務導致信託貸款大幅下降、委託貸款統計口徑調整有一定關係。
楊馳認為,儘管人民幣貸款同比多增2.34萬億元,仍難以彌補信託、股市、銀行承兌匯票增長乏力帶來的融資規模下降。今年在實體經濟融資需求疲軟、銀行放貸能力下降的背景下,全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低於去年將是大機率事件。
「總體看,前三季度貨幣金融環境平穩,但是存在一些結構性問題,最突出的就是貸款增加較多,占比較大,是社會融資的主渠道。」崑崙銀行戰略投資與發展部總經理助理李建軍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這一方面說明,央行在促進金融機構特別是商業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方面所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無論是短期貸款還是長期貸款都有所增加;另一方面也說明,實體經濟的資金需求有所增長,特別是9月份人民幣貸款同比多增了1443億元。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經濟學家連平稱,9月份對公中長期貸款增加較多,票據融資增量顯著下降,顯示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有轉好跡象,有利於第四季度經濟企穩。
連平稱,究其原因,主要還是近期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偏寬鬆的有效刺激,部分地區基建項目等在逐漸上馬,加之最近一次降准執行時點為9月6日,新增的銀行信貸投放能力也部分轉化為9月人民幣短期貸款和中長期貸款雙雙快速增加。隨著短期貸款需求的增加,票據融資規模的減少就顯得自然而然了。新增人民幣貸款維持一個較高增速,將很大程度上緩衝實體經濟下行壓力。
數據顯示,9月廣義貨幣餘額135.98萬億元,同比增長13.1%,增速比上月末低0.2個百分點,比去年末高0.9個百分點;狹義貨幣餘額36.44萬億元,同比增長11.4%,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末高2.1個和8.2個百分點。
招商證券研究發展中心宏觀研究主管謝亞軒表示,M2同比增速微降至13.1%,M1升至11.4%,為2013年5月來的最高值。
謝亞軒稱,9月社會融資規模升至1.35萬億元,連續3個月上升。債券融資亮眼,委託貸款大幅增長。表外融資規模占比回升,主要受益於委託貸款的大幅增長至2441億元,是年內的最高值,信託貸款和新增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負增長。資金湧入債券市場,企業債券融資創有史以來新高,本月增加3728億元。
連平認為,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前三季度為11.94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少增5786億元,可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影響到實體經濟前三季度融資需求;受股市前期劇烈波動且近期趨穩的影響,債券融資規模9月新增較多,而非金融企業境內股權融資僅新增46億元,相對於前幾月明顯下降。
周景彤向本報記者表示,從最新金融數據看,之前貨幣政策的效果正在顯現,M2增速保持總體穩定,人民幣貸款超出預期。但貨幣放鬆的幅度和經濟的表現並不是十分匹配,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企業融資成本下降但不是十分明顯。目前,穩經濟不能單靠貨幣政策來刺激和拉動,還需要財稅、投資等多種手段的協調配合,也需要金融改革的進一步跟進以及貨幣政策新框架的構建。
「主要問題還是資金向實體經濟傳導的渠道不暢通。」楊馳說,從銀行間市場的同業拆借和質押式回購利率來看,都明顯低於去年同期,說明銀行體系的總體流動性充足。但實體經濟信貸需求疲軟,銀行缺乏優質安全的放貸對象,「資產配置荒」的現象比較明顯。
李建軍認同實體經濟傳導不利的觀點,他對本報記者表示,因為銀行貸款借新還舊機率高,而直接融資才是市場對投資和企業未來的預判。間接融資占比高說明在投資規劃-財政稅收支持-貸款上有邏揖關係,而這與企業自主投資找資金不太相同。
「考慮到CPI增速重回1字頭,PPI長期低迷,物價水平在低位徘徊為貨幣政策放鬆提供了有利條件。存貸款利率仍然有一定的下調空間,預計今年根據經濟形勢變化和流動性情況,四季度還會有降息降准政策出台。」楊馳預計,未來貨幣政策將繼續堅持定向調控的思路,在外匯占款放緩的背景下,探索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政策性銀行注資等新的貨幣投放渠道,力圖將更多資金引入「三農」、小微、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