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告大廳保健品報告統計,2013年我國保健品行業的總產值是1624.41億元,國內保健品企業的銷售收入則為1579.36億元。2014年,中國膳食補充劑市場規模約為1000億元,同比增長12%。據統計,保健品行業平均年增長率為10%-15%,銷售額從2600億元擴張到4000億元。再加上同期國內保健品出口金額:15.37億元,進口金額:10.82億元兩組數據, 2015年國內保健品消費市場規模大概有2198.53億元,相較2014年,同期增長39.8%。報告預測中國保健行業規模有望在未來4年保持8%的年均增速,至2018年達到1263億元的規模。
保健品是藥店的主要利潤來源之一,但面對這塊不斷變大的「蛋糕」,許多藥店的增長未如預期,甚至一度出現下滑。最典型的案例是一線保健品品牌湯臣倍健2016上半年的銷售同比僅增長4.78%、下滑20.68%,其半年報描述的原因是「藥店渠道增長乏力」。
那麼藥店在2016年上半年保健品的總體銷售情況如何呢?
報告分析上半年,大部分藥店都保持者增長之勢,個別持平或下降。
在調研的8家連鎖藥店(廣東深華、江蘇先聲再康、河南張仲景、重慶鑫斛、山東立健與青島春天之星、陝西怡康、遼寧國大天益堂)中,其2016年上半年保健品的銷售占比分別為9.2%、8%、10%、10%、14.3%、13%、8%、9%,平均占比為10.18%。
在8家連鎖藥店中,同比去年實現銷售增長的有6家,1家持平,1家略有下降。
據了解,張仲景和怡康的增長幅度較大(分別為10%和7%),獲益於當地醫保政策的變化。這兩地都是允許從2015年1月1日起可以刷醫保卡購買保健品。其他方面的增長原因還包括:加大了保健品的考核力度、整合廠家資源、加強對員工的專業培訓等。
上述連鎖藥店銷售的保健品中,補鈣類的表現最為突出,如怡康銷量最大的就是補鈣類產品,其他包括維生素、蛋白粉、卵磷脂、螺旋藻、大蒜油等。調研的8家連鎖藥店中,大部分的保健品銷售都來自實體門店,像怡康網上藥店的保健品銷售只占總銷量的5%。
此外,報告也調研了幾家以藥店渠道為主的知名保健品生產企業,其中包括在新三板上市的首家保健品企業廣州善元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廣東健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其中,善元堂2016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098.98萬元,同比去年同期增長59.62%。健林的銷售仍然保持了增長,不過受到電商、海淘、微商等新渠道的衝擊,今年的增長幅度由前幾年的50%以上下降為20%左右。其中,藥店渠道銷售增幅的下降尤為明顯。
總體來看,藥店在2016年上半年保健品銷售情況還是在正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