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2月13日,已有77家醫藥上市公司披露2016年業績預告。其中,65家公司淨利潤有所增長,9家下滑,3家不確定。醫藥工業領域上市公司基本取得豐收,意味著醫藥工業已逐步度過寒冬。
統計數據顯示,上述77家公司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約8%,淨利潤增長約11%。
在淨利潤預增的65家公司中,13家預計淨利潤增幅超過100%,包括福安藥業、永安藥業、新和成、振東製藥、紫鑫藥業、金達威、瑞康醫院、東北製藥、益佰製藥、九安醫療、亞太藥業、億帆醫藥、精華製藥。這些公司業績增長的原因多在於銷售規模擴大、新品上市,以及外延式擴張並表後帶來業績增長。
在上述預增公司中,九安醫療與東北製藥屬於扭虧類型,其餘公司淨利潤基本都在1億元以上。福安藥業以2.68倍的預計增幅一騎絕塵,公司預計全年淨利潤為2.39億元。
24家公司的淨利潤增幅在30%-100%之間,分別是必康股份、信邦製藥、東誠藥業、未名醫藥、仙琚製藥、魚躍醫療、京新藥業、佛慈製藥等。上述公司中,收購資產並表、銷售規模擴大帶來淨利潤上漲是主要原因。
此外,9家公司預計淨利潤下滑,分別是雙成藥業、利德曼、香雪製藥、海普瑞、步長製藥等。值得注意的是,步長製藥2016年11月份才上市。
過去兩年醫藥工業板塊的淨利潤平均增速要慢於行業平均水平,但這一狀況在今年三季報中已得到改觀,醫藥工業已現復甦跡象。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於明德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2015年上半年的醫藥製造業收入增速創了近15年來新低,增速僅為8.76%。行業收入增速跌破10%的情況,僅僅在2000年之前出現過。當時的情況是因為城鎮職工醫保制度缺失。2003年、2007年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相繼建立,在老齡化需求不斷釋放的當下,增速仍跌破兩位數,顯示出行業的低迷。不過,今年上半年醫藥製造業收入增速為10%,重回兩位數水平,較上年同期有所回升。
隨著醫保控費力度逐年增強,醫藥工業依賴醫保發展的時代已經過去。醫藥工業近年來面臨空前挑戰,如醫院藥占比越來越少,藥品飛行檢查加強,藥品招標降價,輔助用藥、抗生素、大輸液等限制力度加大等。不過,農銀醫療保健基金經理徐治彪認為,目前醫藥板塊的性價較高,對「三明模式」推廣等不必過於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