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行業趨勢研究報告是通過對影響理財行業市場運行的諸多因素所進行的調查分析,掌握理財行業市場運行規律,從而對理財行業的未來的發展趨勢特點、市場容量、競爭趨勢、細分下游市場需求趨勢等進行預測。
理財行業趨勢研究報告主要分析要點包括:
1)理財行業發展趨勢特點分析。通過對理財行業發展影響因素分析,總結出未來理財行業總體運行趨勢特點;
2)預測理財行業生產發展及其變化趨勢。對生產發展及其變化趨勢的預測,這是對市場中商品供給量及其變化趨勢的預測;
3)預測理財行業市場容量及變化。綜合分析預測期內理財行業生產技術、產品結構的調整,預測理財行業的需求結構、數量及其變化趨勢。4)預測理財行業市場價格的變化。企業生產中投入品的價格和產品的銷售價格直接關係到企業盈利水平。在商品價格的預測中,要充分研究勞動生產率、生產成本、利潤的變化,市場供求關係的發展趨勢,貨幣價值和貨幣流通量變化以及國家經濟政策對商品價格的影響。
理財行業趨勢研究報告主要依據了國家統計局、國家海關總署、國家發改委、國家商務部、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行業協會、國內外相關刊物雜誌等的基礎信息,結合理財行業歷年供需關係變化規律,對理財行業內的企業群體進行了深入的調查與研究,對理財行業環境、理財市場供需、理財行業經濟運行、理財市場格局、理財生產企業等的詳盡分析。在對以上分析的基礎上,對理財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和市場前景進行科學、嚴謹的分析與預測。
招商證券在周二的報告中稱,截止上周末(10月27日)普益口徑理財存續規模為29.24萬億元人民幣,較此前一個周末回落418億元,減少主要來自現金管理型產品。首席固收分析師張偉在報告中表示,分產品類型看,現金管理型產品存續規模為7.72萬億,較前值回落610億元;固定收益類產品存續規模為20.83萬億,較前值回升185億元。混合類產品存續規模為5666億元,較前值回升12億元;權益類產品存續規模為300億元,較前值回落2億元;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存續規模為312億元,較前值回落4億元。
近期,記者獲悉,2024年9月份6家國有行理財公司和8家股份行理財公司(招銀理財、興銀理財、光大理財、信銀理財、平安理財、華夏理財、浦銀理財、民生理財)合計14家理財公司存續規模達21.69萬億元,環比2024年8月份下降超7200億元,規模降幅達3.23%。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恰逢三季度末理財資金回表時點,銀行理財資金流向存款,一方面是股債蹺蹺板效應下引發的客戶主動贖回行為,銀行理財行業規模承壓。從產品類型來看,流動性較強的現金類理財成為9月的贖回主力,14家理財公司現金類產品贖回規模約4500億元,占比達到六成,另外開放式產品和封閉式產品各占比約25%和15%。(21財經)
近期,隨著權益市場轉暖,不少理財公司開始發力權益類理財產品。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招銀理財、平安理財、北銀理財等多家理財公司發力推薦、發行含權類理財產品(混合類、權益類理財產品),目前未披露產品起始日期處於「待售」狀態的混合類和權益類理財產品超過260隻。根據統計數據,今年9月,權益類理財產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增長59.76個百分點。 對於銀行理財積極布局權益類產品,業內人士指出,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提中長期資金入市形成政策鼓勵,近期權益市場上漲也為相應理財產品提供回報,未來理財公司還應進一步提升投研能力,提升含權產品的規模和收益率。(第一財經)
10月14日,人民銀行披露前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報告。9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309.48萬億元,同比增長6.8%。 市場專家認為,M2增速趨穩回升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近期一攬子增量政策的出台落地,對市場信心恢復提供了明顯支持,尤其是理財資金向存款的回流支撐了貨幣總量的增長。 初步統計,2024年9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402.19萬億元,同比增長8%。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餘額為250.87萬億元,同比增長7.8%。 市場專家分析,去年金融業增加值核算方式主要是基於存貸款增速的推算法,部分地方政府為推動區域經濟增長,督導金融機構增加貸款投放,導致貸款基數較高。隨著金融業增加值核算方式優化調整,今年以來,這一現象已明顯減少。(每經)
一攬子增量政策措施發布後,市場對支持股票市場穩定發展的兩項工具反響強烈,市場預期有所改善。專家對記者表示,近期股票市場回升,理財資金向存款回流,證券客戶保證金計入M2中,也帶動了M2的回升。此外,某股份制銀行東莞分行表示,根據其自身情況看,截至目前,超1/6的上市公司有意向了解融資方案,希望利用新工具加強市值管理和改善經營。
在近期股債「蹺蹺板」效應下,債市應聲迎來調整,疊加現金管理類理財贖回壓力,債市迎來變盤的關鍵時刻。在短期急跌後是否出現負反饋,成為各路資金觀察的風向標。業內人士表示,由於政策強刺激下股市強勢回暖,市場風險偏好短期出現劇烈變化,引發部分資金流出債市,對債券價格形成了擾動。但部分投資者擔心的「理財負反饋」情形發生的可能性不高,債市整體仍處於較為有利的環境中。(中國基金報)
隨著A股市場持續火熱,含權類理財產品憑藉出色的業績表現,受到投資者關注。普益標準數據顯示,截至10月9日,年內發行的權益類理財產品有193隻,混合類理財產品有429隻,其中權益類理財產品發行數量已超過去年全年。中郵理財權益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近期股市的回暖,含權理財產品在創造更多收益的同時,也讓投資者將更多注意力轉移到權益資產上,重新發現權益市場的配置價值。在權益資產價值重估和市場情緒回暖的雙重配合下,權益類理財的需求端預計會有一定復甦,相關產品的布局和發行也有望回暖提速。(中國基金報)
A股市場點燃投資者入市熱情,上市公司及新三板企業同樣躍躍欲試。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不完全梳理看到,連日來,近10家上市公司及新三板企業發布公告,宣布使用自有資金進行證券投資。其中,新三板企業特味濃最為「豪橫」,擬拿出不超過1億元的自有閒置資金進場。 上市公司國中水務同樣熱情高漲,擬以不超過總額5000萬元的閒置自有資金,購買股票、基金、新股配售或者申購、證券回購等。 市場對於上市公司「閒錢理財」一直有爭議。目前,公司閒錢投資多用於購買低風險的理財產品。9月底以來,部分公司火速公告擬進行證券投資,並且明確表示,投資範圍包括購買股票、基金等權益產品。在專家看來,上市公司閒錢從買銀行理財轉向投資股票,風險較大。(第一財經)
「之前好不容易搶到的大額存單,我前幾天轉讓了,而且還是折價,主要是看到股市行情火爆,買股票的收益可能更高。」10月9日,一位在北京工作的張先生告訴記者。隨著9月底以來政策面支持股市走好,投資者風險偏好開始上升。據了解,近期有不少投資者溢價轉讓大額存單,甚至將定期存款提前取出,而在股債「蹺蹺板」效應下,也有不少投資者贖回理財產品。數據顯示,理財規模在9月下降是季節性現象,但今年下降規模略高於前幾年的平均值,10月以來理財規模繼續減少,與以往季節性回升的規律不符。「理財破淨率並未大幅上行,但是近期股市上漲和風險偏好提升可能導致投資者贖回理財,並使得10月理財規模回升低於往年季節性。」招商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師張偉認為,政策強預期對於債市的衝擊持續性還有待觀察,建議繼續關注經濟基本面修復情況、財政加碼力度以及理財規模收縮壓力。短期來看,長債利率震盪,但是長債利率趨勢性上行風險可控。(21財經)
華西證券周二發布的研報指出,9月信用債仍需防禦,因銀行理財規模呈現季末下降的特徵,信用債需求隨理財規模增幅放緩而減弱,且理財投資決策的重心或將由追求收益轉變為控制回撤。研報表示,從歷史規律看,9月信用利差往往呈現震盪偏走擴的趨勢。建議信用債投資以中短久期防禦型品種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