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 文體行業分析報告 內容詳情
2016年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前景分析
 體育 2016-05-05 13:18:52

  體育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一個部門,具有與其他產業相同的共性,即注重市場效益、講求經濟效益,同時又具有不同於其他產業部門的特性。其產品的重要功能還在於提高居民身體素質、發展社會生產、振奮民族精神、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文明的全面進步。以下是2016年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前景分析

2016年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前景分析

  中國體育產業前景可期

  2014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推動大眾健身。此次常務會議,從國家層面力挺體育運動產業,這無疑為這一產業的深化改革吹響了號角。

  在業界看來,簡政放權,給體育產業不斷鬆綁,將釋放出源源不斷的發展活力,其前景值得期待。

  2013年,體育產業領域並不平靜,如期而至的改革大潮和社會各界要求改變體育發展現狀的倒逼與追問,當然還來自於體育界自身在改革破冰過程中所感受到的困惑與糾結;2014年,體育產業領域迎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求新求變所積聚的內在動力,改革大勢所釋放的利好與激勵,當然也還來自於改革所必然觸動的自身利益以及由此帶來的挑戰。

  一、政策紅利釋放

  2014年9月2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和大眾健身,並制定了取消審批、優化環境等具體措施。國務院支持體育產業發展,使得體育產業擺上了前所未有的重視高度,其燦爛前景值得期待,體育產業黃金時代正式開啟。

  似乎在一夜之間,體育產業成為產業政策紅利的一個釋放窗口。

  繼財政部發布9月初調整體育彩票競猜規則後,備受關注的體育產業改革政策也相繼落地。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從三方面具體提出了改革體育產業的措施。

  1、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取消商業性和群眾性體育賽事審批,放寬賽事轉播權限制,最大限度為企業「鬆綁」。姚明就曾吐槽,要想辦一個簡單的街頭3人球賽都得經過審批。下放賽事審批權限,將激發民間資本參與舉辦體育比賽的熱情;轉播權的出售,也可以帶來充分的市場競爭,這些都會帶來很大的商業效應。

  2、盤活、用好現有體育設施,積極推動公共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在更好地服務群眾的同時提高自我運營能力。近期,「大媽廣場舞」成了輿論關注的熱點。拋開其中的種種議論不談,老年人對健身場地的「爭奪」,從一個方面反映了我國全民健身事業發展的滯後,也表明體育消費尚有巨大潛力有待開掘。城市裡的體育場館,很多都建立在市中心,供給重要比賽使用,不僅利用率低,也不能滿足廣大普通民眾的健身需要。

  因此,盤活現有體育資源很有必要。隨著財稅、價格、規劃、土地等相關政策的不斷完善,政府的體育設施管理者將更多地向服務提供者轉型,這不僅有利於城市建設,便於引入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興辦體育場館,還有助於更好地統籌財政資金。

  3、優化市場環境,支持體育企業成長壯大。我國現在體育產業的專業人才十分缺乏。體育企業的發展,不僅有利於強健人民體魄,而且有助於拉動相關消費產業,創造就業崗位,促進經濟增長。

  二、開啟黃金時代

  不少業內人士均看好此次政策出台對於我國體育產業的助推作用,認為此舉在一定程度上助推體育產業發展,為體育產業的發展拓展了一定的空間。此次國務院政策的出台,是國家從產業角度為體育產業的發展定下了基調,在政策利好的推動下,中國的體育產業將迎來快速發展的春天,體育產業將是下一個「金礦」。

  這一次,體育產業的發展被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框架里,中國體育事業和中國體育產業將進入新階段,這是一個里程碑事件。2012年中國體育產業的規模約為3000億元人民幣,占GDP的比例為0.6%,我國體育產業近5年的年平均增長率為16%,遠高於國民經濟9%-10%的增長水平,這是一個朝陽性的產業。」

  打破行政壟斷,取消賽事審批,這是越來越多投身體育產業的企業與個人最深切的期盼。雖然此次只是對於賽事體育的放開,但相信今後壁壘會逐步打破,會有更多的企業與個人投身到拉動體育消費、推動大眾健身的行列中來。

  未來的中國體育產業發展有五大趨勢:第一是運作模式由政府運作走向市場化運作;第二是從價格優勢走向品牌優勢;第三是由於精英體育走向大眾體育;第四是大戰戰略由國內走向國際化;第五是體育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例如體育與文化、旅遊、服務業等產業的融合。」

  三、革新盈利模式

  在中國,「體育產業」這個概念的誕生,很大程度上,是對美國經濟分析的熱衷。因為美國是全世界最先把體育產業劃分出來的國家,同時也是一個體育經濟最發達、市場最廣博、系統最完善的國家。而其所涉及的行業也包括職業比賽、休閒、健身、器械製造、媒體傳播、娛樂時尚等眾多的行業。概括地說,美國的體育產業包括體育健身娛樂業、職業體育產業、體育用品業以及體育經紀業務等。

  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相對滯後,與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相比還有相當距離,仍有巨大增長空間。以體育產業盈利模式論,從商業手段看,門票收入、轉播權收入、贊助商收入、商品開發收入是體育產業四種主要的盈利模式。談到國內與國外體育產業的差距,潘鴻淵表示,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體系,國外體育產業大部分都已經市場化經營,而俱樂部是最常見的球隊的商業化運營模式,全球最頂尖的足球俱樂部皇家馬德里俱樂部年收入可達5.1億歐元。還有聯賽平台的經營,2012賽季,歐洲足球聯賽整體收入達到194億歐元,相比過去一年增長11%。但中國,目前主要還是體育實物消費。

  國務院常務會議所提出的要求和意見還是比較原則性的,在具體的細化和落地方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比如說,取消商業性和群眾性體育賽事的審批,那麼如何來界定兩者之間的性質?什麼樣的活動符合群眾性體育賽事?什麼樣的活動是商業性賽事?如果某一項賽事既有群眾性參與又存在商業性,又該如何來界定?這些都需要相關部門在之後進行明文界定和細化。更多相關體育產業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體育娛樂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體育相關研究報告
調研報告 數據中心 財經資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