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年底,隨著全國氣溫大範圍降低,不應冬時的新鮮蔬菜價格上漲,逐漸迎來豆製品的消費旺季,國產大豆市場價格隨之水漲船高,雖然諸多因素限制豆價上漲,但豆價還是越過重重攔阻放出上漲信號。
尤其是進入12月以來,沿淮產區豆價一漲再漲,東北產區大豆價格先跟隨運價小幅上調,隨後地方直屬庫率先上調收購價格支撐市場,兩大產區一前一後豆價漲幅之快令人咂舌,使得其中一度不看好後市的貿易商心中忍不住犯嘀咕:過剛易折,水滿則溢,豆價漲的如此之快,會不會驟然掉價?目前國產大豆市場價格小幅震盪整理後仍有上漲可能,但制約因素依然存在,豆價漲幅受限。以下是2016年12月我國大豆市場行情分析:
產區現狀
今年是對國產大豆極不「友好」的一年,國內兩大主產區:東北、沿淮一帶自從入夏便沒得到老天的一絲眷顧,夏澇、伏旱、秋雨連番肆虐上述兩大產區,部分受災產區減產現象嚴重,且兩大產區新豆上市後顆粒小、青籽多、蛋白含量低於往年,一度使得新豆價格低開低走,無人問津;今年夏澇、伏旱影響大豆產量,南北產區普遍減產,也為後期沿淮產區新豆上量困難,貿易商搶貨促漲、囤貨惜售增強信心;截至12月中旬,本網採訪了解,安徽亳州、阜陽、宿州一帶大豆總量僅剩3-4成,百善一帶上市稍晚相對多些,剩餘5-6成左右,河南由於大豆上市較早,前期低價時採購商蜂擁而至,產區整體大豆總量剩餘3成左右,目前沿淮部分地區大豆收購價格高至4660元/噸,但新豆上量仍十分困難,雖然因豆價上漲過猛,下游用糧方採購量明顯減少,但產區多數貿易商仍看好後市,囤貨意願較強。
東北產區目前雖不用考慮大豆餘量多寡問題,但今年豆質偏差,產區新豆蛋白含量普遍在37左右,與往年相差較大,自從收割上市起,豆價一直萎靡不振;終在進入12月後迎來轉機,中儲糧各地方直屬庫率先出手,紛紛提高產區地方直屬庫廠門收購價格,國標三等大豆收購價由11月份3660元/噸漲至目前最高價3840元/噸,帶動產區豆價不斷上漲,且部分大型豆製品廠、糧貿企業也紛紛出手,據了解,山東某蛋白廠在哈爾濱廠門收購價提至3960元/噸的高價位,且近期大商所黃大豆2號期貨交割,大量採購產區非轉基因大豆,再次為上漲大豆市場錦上添花。
制約市場的「攔路虎」
產區豆價紛紛上漲,卻也跨不過運輸這隻「攔路虎」,自9月21日國家頒布高速公路限載限重政策,涉及到方方面面行業,起初大豆市場參與者也並不認為會波及大豆,但問題集中爆發時卻令市場為之一窒,其中尤對東北產區影響最大,大型汽運載重約由先前40噸限制為32噸,也就是說以前4車能裝走的貨,今年卻需5車才能運走,運輸效率大大降低的情況下,今年又是國家取消玉米收儲的第一年,鐵路運輸優先配給玉米運輸,東北產區大豆、大米同時面臨車皮請不到,而汽運價格暴漲後居高不下的局面;產區銷區紛紛望高漲運價卻步,尤其是運距較遠的沿淮以南銷區後期鮮有東北新豆運至。
今年運輸成本對豆價壓制顯著,往年沿淮產區於東北產區豆價價差在500-600元/噸,而今年的價差卻在800-900元/噸,其中多出來的 300元/噸,便是東北豆運往山海關以南銷區所加成本,並且隨著運距增加成本還會呈跨越式增長。而且進入12月份,正值年終歲尾,成都、廣東鐵路運段貨運停運,安徽、河南等沿淮產區也面臨著鐵路運力緊張、汽運成本過高問題,新豆外發受限。
相較清淡的銷區市場
此次東北產區豆價上漲突然,下游中間商卻有苦難言,產區豆價上漲迅速,目前除產區直屬庫、大型企業收購外,山海關以南較遠銷區走貨變得愈加困難,上漲的豆價+居高不下的運價,不僅使中間商差價利潤大打折扣,也讓下游用糧方難以接受性價比不高東北大豆,銷貨速度令人心塞。
而沿淮一帶因為豆價漲勢兇猛,部分銷區出現與產區豆價倒掛現象,使得高漲的豆價出貨困難,近日部分地區貿易商為外發走貨回籠資金,下調豆價,產區走貨有所轉好,臨近年底諸如江西、四川、廣東、廣西等銷區市場豆製品需求逐步增加,年前備貨量將有所增加,而且東北鐵路運力短期難以解決,東北豆難以運至,採購首選區域仍將以沿淮產區為主。
綜上所述,,東北產區大豆缺乏採購主體,短期價格平穩運行為主;而沿淮產區大豆後期成為國內大部分銷區主要採購區域,豆價仍有小幅上行可能,但鐵路運力緊張以及汽運價格過高都會使得豆價漲幅受限。更多相關大豆行業市場分析請查閱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大豆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