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 大氣控制行業分析報告 內容詳情
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發展趨勢:鐵腕治霾成各地共識
 大氣污染防治 2017-01-17 15:11:40

  大氣污染是指大氣中一些物質的含量達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正常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對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現象。

  大氣污染綜合防治從區域環境整體出發,綜合運用各種防治大氣污染的技術措施和對策,充分考慮區域的環境特徵,對影響大氣質量的多種因素進行綜合系統分析,得出最優的控制技術方案和工程措施,並加以實施,以期達到區域大氣環境質量控制目標。

  霧霾,已經成為近兩年地方兩會上反映最為集中的環境問題。眼下,2017年省級地方兩會正在緊鑼密鼓進行,各地如何制定2016年大氣治理目標引人關注。

  2016年省級地方兩會打頭陣的河北省在其政協會召開之際,從去年底開始的「跨年」霧霾還在持續。地處高耗能產業集中地區的河北,堪稱霧霾「重災區」。在環保部定期公布的74個城市中空氣品質排名相對較差的後10位城市中,河北的多個城市常位列其中。

  但實際上,2016年,河北的空氣品質與往年相比確實有所改善。河北省省長張慶偉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到,2016年河北全省PM2.5平均濃度下降9.1%,達標天數增加16天。

  與河北相同,據北京、天津披露的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16年,這兩地的PM2.5濃度均在下降,其中,北京的細顆粒物年均濃度下降9.9%,天津則提前完成了國家規定PM2.5降幅目標任務。

  然而,持續性重污染天氣依然頻發,大氣污染形勢仍然嚴峻。針對這一現狀,各地均在各自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明確的治理舉措,通過梳理三地政府工作報告發現,「削減燃煤」成三地大氣污染治理的重中之重。

  北京代市長蔡奇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今年北京要實現城六區和南部平原地區基本「無煤化」,工業企業燃煤設施「清零」,全面淘汰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全年壓減燃煤30%、總量降至700萬噸以內。此外,還將推動實施六環路重型柴油車限行,淘汰老舊機動車30萬輛,新建3000個新能源汽車公用充電樁,清理整治2570家「散亂污」企業。

  天津則提出,繼續推動燃煤設施淘汰改造,改燃關停7台煤電機組和380座燃煤鍋爐,全面治理城鄉散煤,嚴格控制機動車和船舶排放污染,關停淘汰落後企業100家,PM2.5年均濃度降幅好於去年,完成國家「大氣十條」目標任務。

  河北將深入開展「藍天行動」,突出科學治污、精準治霾。具體目標是:PM2.5平均濃度下降6%以上,全年削減煤炭消費600萬噸以上,壓減焦炭產能720萬噸,城市主城區基本淘汰35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確保廊坊、保定禁煤區18個縣(市、區)散煤歸零,還強調要把石家莊大氣污染防治提升到全省重要位置。

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發展趨勢:鐵腕治霾成各地共識

  鐵腕治霾成各地共識 代表委員熱議:打好「藍天行動」戰役

  2016-2021年中國大氣污染防治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數據顯示,面對嚴峻的大氣治理形勢,各地代表委員們也紛紛就如何治理大氣污染、重現藍天白雲想辦法、開「藥方」。不少代表委員建議,應在擴大聯防聯動範圍方面下功夫,解大氣治理困局,打好「藍天行動」戰役。

  1月15日下午,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在石景山團會場上談到霧霾治理問題時表示,就全國而言,北方有冬季需要採暖,還面臨產業結構、地形等問題,但世界上所有的發展中國家只有中國把PM2.5濃度作為大氣是否合格的標準,這是黨和政府高度負責的表現,治理霧霾要有更多自信,不要那麼多的消極和抱怨,「有民意我們就要治理。」

  1月10日下午,河北省委書記趙克志在人大石家莊代表團的分組審議中表示,要把河北省會石家莊的大氣污染防治擺在全省的首要位置,堅持科學治霾、協同治霾、鐵腕治霾,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刮骨療毒的勇氣、戰天鬥地的氣魄,推動河北省會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取得實實在在成效。

  「前不久的這場『跨年』霾,我們挺過來了,還主動發聲,開了座談會,但是回頭看需要總結、反思的地方很多。」1月14日下午,北京市代市長蔡奇在西城區分組討論會場上提出,下一步在治霾過程中,首先要下更大決心,採取超常規措施,政府責無旁貸,要負責任,但需要全社會理解,要共同努力,全民治霾。

  天津市人大代表、市環保局局長溫武瑞在接受專訪時表示,在大氣污染治理方面,2017年天津將繼續加強和北京、河北的區域聯防聯控。「近期,京津兩地開展機動車聯合執法,將檢測執法中發現的異地牌照超標排放車輛信息上傳到監管平台,由車輛註冊地環保部門對其進行處罰。」溫武瑞介紹說。

  「治理大氣環境非一朝一夕之功,我們還是要有耐心、有信心,打好這一場持久戰。」河北省第十一屆政協委員、唐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羽建議,可以嘗試轉換思路,成立關於大氣污染研究的專門機構,從區域聯動乃至國際協同上下功夫。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大氣污染防治相關研究報告
調研報告 數據中心 財經資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