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環保 資訊詳情
垃圾焚燒發電處理量達2.6億噸 政策性收益空間收窄
 垃圾焚燒 2019-01-01 09:35:22

  我國每年產生的垃圾量約為10億噸,並且城鎮生活垃圾還在以每年5%~8%的速度增長,但我國現有的垃圾處理能力已經無法滿足每年的垃圾處理需求。自2019年年初以來,有關垃圾焚燒行業的話題就熱度不減,業界一方面擔憂垃圾焚燒發電補貼退坡,另一方面關注垃圾分類對行業有何影響。「十四五」期間,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應用規模將持續增長。

  垃圾焚燒發電處理量達2.6億噸

  生活垃圾作為生物質資源中的一種,會隨著我國人口的增加和城鎮化率提升,總的生產量逐年增加。預計下一個階段垃圾焚燒發電的發展將會有比較大的空間。

  實際上,作為國內生活垃圾處理最主流的方式,近年來,垃圾焚燒發電發展迅猛。2006年國家發改委將垃圾焚燒發電納入生物質能發電範疇,自此垃圾發電開始享受可再生能源補貼。補貼引入後,垃圾焚燒的收入主要源自兩大支柱:垃圾處理費與垃圾焚燒發電的上網電費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財政部公布的相關文件,垃圾焚燒發電補貼或將漸次退坡。在一份文件中,財政部提到:「一方面,我們擬對已有項目延續現有補貼政策;另一方面,考慮到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效率低、生態效益欠佳等情況,將逐步減少新增項目納入補貼範圍的比例,引導通過垃圾處理費等市場化方式對垃圾焚燒發電產業予以支持。」

  垃圾焚燒發電補貼退坡是挑戰之一,對此,一方面企業要優化、提升垃圾焚燒技術,另一方面,因為垃圾焚燒具有三個屬性,基礎設施屬性、環保屬性、民生屬性,將來垃圾發電補貼退坡以後,地方政府肯定會有補貼。

  未來垃圾焚燒發電仍有一個大的發展空間。根據垃圾焚燒發電產業發展報告規劃的垃圾焚燒發電兩步走的發展路線圖,「第一步」垃圾焚燒發電到2025年將形成4000億元的規模現代化產業,垃圾焚燒發電處理量達2.6億噸,相比「十三五」的1.3億噸翻一倍。而第二步到2035年垃圾焚燒發電處理量是4.1億噸,形成6000億元規模的現代化產業,年均新增裝機約70萬千瓦。

  政策性收益空間收窄

  隨著產業成熟度不斷提升,且中央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缺口和地方財政環境治理的缺口不斷擴大,扶持政策出現了退坡跡象。面對即將到來的補貼「剎車」,不少企業開始擔憂行業前景。垃圾焚燒電價補貼是行業投資回報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到金融資本對於產業發展潛力和空間的預期。

  目前,北京的燃煤發電機上網電價為每千瓦時0.3598元。而上海、深圳、杭州等地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政府補貼價格一般在100-200元之間。根據權威媒體此前報導,北京每噸生活垃圾焚燒的社會成本接近1095元,而這樣的價格遠非當前政府向垃圾焚燒廠支付的160元/t的垃圾焚燒處理費價格。

  垃圾焚燒屬重資產行業,獨特的公益屬性也決定了項目收益水平有明顯天花板。「有投標的焚燒廠說是(垃圾處理費)幾十元一噸,實際(焚燒廠)是靠發電賺錢。」業界資深人士透露。「隨著能源收益空間逐步收窄,垃圾焚燒發電企業盈利處境愈發艱難。而在補貼不增加、環境效益收入愈發水漲船高的情況下,垃圾焚燒發電企業處境可想而知。

  若只取消國補項目淨利率受影響絕對值接近16.89%,此時多數垃圾焚燒發電企業處於微利狀態。但電價補貼全部取消時,則前述數值將超過30%,這也將令多數企業處於低於基本盈利階段。尤其對於以企業為主導的產業資本等長效資金,將降低其投入環保行業的意願。另一種觀點則認為,由於垃圾成分複雜,籠統地對垃圾焚燒發電進行補貼、片面強調「發電」這一後續增效環節,形成錯誤激勵。

  但無論補貼如何演變,對於垃圾焚燒發電而言考驗才剛剛開始。現有成績主要靠單一要素拉動,對高質量服務的追求已經到來。原來靠資本和市場,未來更多靠產品和服務以及技術創新,精準投資、精益生產才是趨勢所在。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垃圾焚燒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