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旅遊產業細分 資訊詳情
我國溫泉旅遊開發潛能較大 溫泉度假村帶動城鎮化建設
 溫泉旅遊 2022-11-17 09:19:57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中國溫泉旅遊企業布局海外市場,現下,溫泉旅遊產品逐步推進冬季旅遊消費。目前由於溫泉旅遊項目開發過熱,且產品同質化嚴重,導致行業內競爭加劇,客人的選擇隨意性增大,許多溫泉旅遊企業主要通過價格及營銷手段吸引客人,B類價格明保暗降,有的甚至在淡季與旅行社合作推出免門票促銷。

  我國溫泉旅遊開發潛能較大

  溫泉旅遊集旅遊、休閒、健身於一體,正在成為休閒度假旅遊的一大熱點,休閒度假與健康是當今都市人群所追求的一種新的旅遊形式。與觀光旅遊不同,休閒度假以理性化的休養、放鬆為主要目的,停留時間較長,消費能力較強,對環境基礎設施和食宿娛樂要求較高,對旅遊目的地的選擇表現出一定的忠誠度。在新的消費觀念的引導下,既有的溫泉產品面臨挑戰,也為新興的溫泉旅遊開發提供了市場機遇。

  我國溫泉資源十分豐富,開發的潛能很大。當下,中國溫泉已經實現產業化發展,並成為中國多元化休閒產業的龍頭——全國湧現出來的一大批成功的溫泉度假村、溫泉小鎮和溫泉新城。

  作為新興產業,溫泉旅遊生產力快速增長,產出水平大幅度提高,產品結構的調整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旅遊業已開始從「接待型」向「經濟產業型」轉變,國際國內溫泉旅遊都呈現出蓬勃強勁的勢頭。甚至一批具有溫泉旅遊資源的邊遠貧困地區,通過大力開發當地的溫泉資源也走上了穩定脫貧致富的道路。

  由於中國的溫泉度假還處在發育期,許多方面尚未形成自己獨特的體系。對此,我國溫泉的發展方向應以「大型主題娛樂休閒溫泉」為模式進行發展。「大型」是針對要達到規模優勢這個要求提出的,「主題」是針對提供差異性服務提出的,「娛樂休閒」是針對國外溫泉開發模式演變的經驗和需要開發越來越多溫泉附加產品的假設成立提出的。這種溫泉開發模式以度假功能為主,觀光功能為輔,以大型或超大型溫泉主題休閒區為開發形式,將溫泉資源與周邊的資源充分結合,以主題休閒遊樂設計為核心,融觀光、度假、休閒、娛樂、保健於一體。如果「大型主題娛樂休閒溫泉」在國內能出現標誌性產品,再融入中華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文化、中醫文化等,我國的溫泉發展就會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溫泉度假村帶動城鎮化建設

  我國溫泉度假村發展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未來在國家與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溫泉度假村市場規模與產業規模逐步擴大,溫泉度假村產品的開發將與「大健康」的理念融合發展。價格方面,隨著人們購買力的增強,未來消費者能夠購買價格更高但又能負擔得起的溫泉旅遊商品,溫泉度假村行業人均消費金額將呈溫和上漲趨勢。

      2022-2027年中國溫泉旅遊行業供需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指出,2015-2019年我國國溫泉度假村旅遊收入呈持續增長趨勢,2020年因疫情環境的影響下,我國溫泉度假村旅遊收入為1229億元,預計2022年我國溫泉度假村旅遊收入有望達到3200億元左右。

我國溫泉旅遊開發潛能較大 溫泉度假村帶動城鎮化建設

  中國地熱資源豐富。南到雲南騰衝、海南五指山,北到黑龍江省五大連池、吉林省長白山。各地溫泉度假村、溫泉度假酒店比比皆是。但是低端、無序性開發,使得溫泉資源浪費嚴重。要麼使溫泉成為所謂高端的小眾產品,並不能帶動當地社會經濟發展,讓當地老百姓享受到福祉。

  相比日本、紐西蘭、北歐等地熱資源豐富國家,我國不僅溫泉旅遊產業開發必須升級換代。而且應該學習國外溫泉小鎮的開發模式。通過開發式的溫泉小鎮,讓更多的遊客能享受到溫泉體驗,同時帶動當地老百姓脫貧致富和城鎮化建設。

  在日本,很多溫泉資源豐富的地區都是以小鎮的面貌示人。在國外的溫泉小鎮,小鎮的公共活動區會有專門供遊客免費體驗溫泉的區域。正是通過免費、親民的公共場所的開放式體驗,傳播了當地溫泉的文化和品牌,提升了溫泉產業為基礎的其他旅遊產品的附加值。未來,中國的溫泉產業開發其主要承載將是特色小鎮。更多的溫泉產品將和特色小鎮開發完美結合,相得益彰。

  以長白山池南區溫泉小鎮為例。長白山池南區是建州女真八部之一的訥殷部發源地,因松花江上源古稱訥殷江而得名。為進一步打造長白山池南溫泉小鎮品牌,池南區不僅復建了訥殷古城,還將長白山南坡、錦江木屋村、露水河長白山狩獵場、望天鵝風景區、松江河大峽谷第一漂等旅遊景點聯合,和池南溫泉特色小鎮溫泉體驗一起建立通票機制,聯動開發。

  溫泉度假村模式逐漸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溫泉旅遊產業已形成多點布局的發展新格局。當前,在跨省游受影響、周邊游回暖的趨勢下,各溫泉景區為吸引更多遊客紛紛加大優惠力度,推出「溫泉+酒店+餐飲」等親民套餐,以吸引更多客流。

  以上就是溫泉旅遊行業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

熱門推薦

溫泉旅遊相關研究報告
調研報告 數據中心 財經資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