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我國持續完善進口冷鏈政策監管,全球冷鏈行業前景較大。當下,由於疫情的衝擊,國家政策對於冷鏈物流的發展給予了很多幫助和鼓勵,再加上疫苗的大規模運送也使得生鮮冷鏈物流搭上了發展的順風車。
近年來,國家多個部門陸續頒布相關政策法規,助推了冷鏈物流行業景氣度的提升;而人們對食品質量、新鮮度的高度關注,市場主體對高質量冷鏈物流服務的需求也快速擴張。政策助力和市場需求的雙向加持,穩定支撐了冷鏈物流市場的規模擴張,也引導著冷鏈物流規模化、集約化、組織化、網絡化運行水平。
可以說,在政策推動和市場拉動這雙重作用下,處於風口的冷鏈物流的快速崛起是大勢所趨。但整個冷鏈物流行業的發展進程並不理想,諸多問題在快速發展過程中逐漸顯露。冷鏈物流行業當下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冷鏈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短板、整體冷鏈流通率低、創新發展步伐慢,難以滿足日益多元化的產業發展需求。
截止到2021年,我國冷鏈物流總額超過8萬億元,冷鏈物流市場規模達4585億元,物流市場主體數量超過3.6萬、冷鏈物流總量達3.02億噸、冷藏車保有量34.14萬輛、冷庫容量1.96億立方米。2022-2027年中國冷鏈行業市場供需及重點企業投資評估研究分析報告預計到2022年末,我國冷鏈物流行業市場規模將突破5100億元,到2025年,有望突破8970億元。在冷鏈流通率方面,我國肉類冷鏈流通率只有30%,果蔬不到20%,而歐美國家在90%以上。除了基礎設施分布不均衡這個原因外,粗放式發展導致冷鏈行業服務能力弱、監督體系和標準體系不夠健全也是導致流通率低的主要原因。
雖然頻繁出台的政策給冷鏈基礎設施建設帶來不少加持,提升了冷庫、冷鏈設備的布局步伐,但無論是人均冷庫容量,還是人均冷藏車保有量仍遠低於歐美、日本等國家,特別是在整體布局上,一時之間難以真正補齊東強西弱、多寡不均的短板。
無論是行業發展的內需動力,還是消費市場激增的迫切需求,都要求冷鏈物流行業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從傳統的單一冷鏈倉儲運輸向全產業鏈的模式創新和數位化轉型已經成為冷鏈物流行業的必然發展方向,新一輪的優勝劣汰即將開始。
冷鏈物流是利用溫控、保鮮等技術工藝和冷庫、冷藏車、冷藏箱等設施設備,確保冷鏈產品在初加工、儲存、運輸、流通加工、銷售、配送等全過程始終處於規定溫度環境下的專業物流。與普貨運輸不同,冷鏈運輸的特點是「冷」,冷環境對於冷鏈物流十分關鍵,是保障生鮮食品質量的重要技術手段。冷鏈運輸的靈魂是「鏈」,通過冷的「鏈」連接生鮮食品從生產加工到儲運消費的各個環節,讓食品在冷鏈閉環中安全流轉。
我國是一個農產品生產、消費和貿易大國,在乳製品、禽肉、水產等生鮮產品的運輸過程中,冷鏈運輸起到的作用越來越突出。為了促進冷鏈物流行業發展,2021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建設100個左右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聚焦產地「最先一公里」和城市「最後一公里」,補齊兩端冷鏈物流設施短板;精細化、多元化、品質化冷鏈物流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綜合性龍頭企業。
2022年4月,交通運輸部、國家鐵路局、中國民用航空局、國家郵政局、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聯合發布《關於加快推進冷鏈物流運輸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進一步推動冷鏈物流運輸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服務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圍繞冷鏈物流形成「冷鏈+大數據」和冷鏈上下游產業集聚新格局,將是冷鏈物流行業未來一個階段的發力重點。冷鏈物流企業只有深入眾多垂直場景進行實踐應用和布局,不斷創新業態模式,優化供應鏈、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在當下這個風口上贏得競爭先機。
疫情催化冷鏈市場需求增長,我國冷鏈物流前後端設施仍然不完善。當下,冷庫改造需求呈現旺盛態勢,整體冷鏈需求仍將保持增長。未來幾年,中國冷鏈市場預計將會迎來更多的倉儲空間供應,這不僅能夠滿足生鮮商品的儲存和分銷需求,同時亦迎合易腐類醫藥的儲藏訴求。
以上就是冷鏈行業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