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養殖 資訊詳情
全國奶牛存欄數為1470萬頭 國內淘汰牛都去哪兒了
 奶牛 2014-01-01 10:29:53

  現代牧業近日公告稱,旗下寶雞牧場通過招標出售了94頭奶牛,當地政府部門正在就有關媒體報導的「個別奶牛患結核病和布魯氏菌病」進行調查,公司方面全力配合併提供所需信息和數據。根據董事會估計,此事對公司財務狀況和運營不會帶來重大不利影響。

全國奶牛存欄數為1470萬頭 國內淘汰牛都去哪兒了

  受此影響,11月12日當天現代牧業股價下跌8.5%,截至13日收盤,公司股價上漲2.5%,報2.87港元。

  陝西省畜牧獸醫局方面11月13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回應稱,西安市公安局食品藥品犯罪偵查支隊2014年6月才剛成立,目前省畜牧獸醫局與該偵查支隊也是第一次共同調查此類事件,所以需要多長時間出結果還不太好說,目前正在偵查階段。

  乳業專家王丁棉告訴記者,正常情況下,新建牧場奶牛淘汰率在5%左右,3~5年後淘汰率為15%~20%。以萬頭存欄牛場計算,每年被淘汰的奶牛則在1500~2000頭。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奶牛存欄數為1470萬頭,那些淘汰牛最終都去了哪裡?

  「病牛」風波

  2014年9月,現代牧業寶雞牧場與陝西犇犇牧業有限公司簽訂合同,以150萬元的價格購買上述淘汰奶牛。10月20日晚,這批牛進入西安當天,被西安警方控制。經查,這批奶牛中5頭有結核病,還有37頭奶牛的「布病」抗體檢測呈陽性。

  陝西省畜牧獸醫局方面介紹,此案目前仍在偵查中,有些情況暫時也不方便說。

  事實上,關於大牧場究竟是否適合在國內興建,業界一直存在不同的聲音。

  王丁棉稱,他早在幾年前就向業界強調:「大型牧場模式為中國乳業埋下了兩顆定時炸彈:病疫情和環保問題」。生老病死在養牛領域也是常見的,對於幾頭牛或者幾十頭牛的散戶來說,牛疫情控制和環保問題都是很頭疼的,何況是幾千頭甚至上萬頭。

  另一家奶牛養殖企業中國聖牧2014年7月上市主打「有機」牌,王丁棉對此則表示懷疑,在目前國內的氣候環境下,飼料種植環節想做到純天然很難,且奶牛不可能不生病,生病就不可避免地用抗生素

  中國奶業協會乳品工業委員會副主任曾壽瀛向記者分析稱,牧場一般不輕易淘汰有病的牛,除非個別牛的產奶量低下、不具備經濟價值,因此被淘汰的牛就都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王丁棉進一步分析稱,淘汰牛分為兩類:主動淘汰和被動淘汰。以北方牧場為例,7~8歲的奶牛器官功能退化,養下去都是虧本的;還有就是一些母牛無法懷孕或者經常流產,這些都需要主動淘汰;再者就是營養吸收功能先天弱,產奶量一直很低的奶牛,也需要淘汰。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3-2018年中國奶牛養殖及養殖設備行業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顯示被動淘汰的奶牛則大多是患結核病、布病和口蹄疫等疫情的,這些必須要按照政府有關部門的規定,進行掩埋或焚燒。

  11月13日,現代牧業方面向記者回應稱,寶雞牧場所售奶牛在出售前做過檢驗,都是健康牛,也都打了布病疫苗

  布病,又稱布魯氏菌病,是由布氏桿菌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的急、慢性傳染病。臨床特點為長期發熱、多汗、關節痛、肝脾腫大等症狀。在國內,主要傳染源為羊,其次為牛和豬。

  一位奶牛養殖場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如果人的皮膚出血,更容易感染布氏桿菌。一頭或者幾頭牛如感染需要隔離處理,嚴重的需要掩埋,不能賣掉;生病期間擠出的鮮奶也需要倒掉。

  淘汰牛都去哪兒了

  現代牧業寶雞牧場上述90多頭淘汰牛究竟是否患病,目前仍等待當地政府部門的偵查。與此同時,另一個問題備受業界關注,即國內那些淘汰牛都去哪兒了?

  一位長期關注中國乳業的人士稱,應該說每年每月都有一部分奶牛被淘汰,牛的生老病死也很正常。據了解,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後,地方很多奶戶紛紛殺牛賣牛,大部分都沒有經過檢驗檢疫,最終都進入了屠宰場。

  另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乳業專家分析稱,國際上奶牛交易都有標準化的檢驗手續,進出口都需要很繁瑣的流程。但國內手續相對容易辦到,且不太容易監管,比如有的牧場距離市場很近,交易雙方可能會避開檢驗檢疫部門的監管。

  「應該說淘汰牛最後都變成了肉牛,進了屠宰場。」北京志起未來營銷諮詢集團董事長李志起認為,嚴格意義上來講,這個過程都要經過檢驗檢疫,好的牛肉在國內市場需求量很大。牧場超過80%的淘汰牛都流向了屠宰場,最後加工成牛肉製品,比如牛肉乾、冷鮮肉和其他原配料等。

  2012年,我國牛肉消費量達到662萬噸,從2010年起,牛肉銷量平均同比增長12.21%,目前我國人均牛肉消費量僅相當於美國、歐洲的1/10。

  李志起介紹,內蒙古草原興發食品有限公司等這類的牛羊肉製品龍頭企業,屠宰的每頭牛都建立了可追溯體系,並要求有備案,當地有關部門也隨時上門抽檢,國家對這類大企業監管得比較嚴。

  「但是市場上也存在不規範的小型私人作坊,類似夫妻檔的操作模式,有可能在獲得病牛後立即屠宰,這是監管部門很難監控的,尤其在廣大農村市場。」李志起如是分析稱。

  「如果企業能夠有證據證明並非主觀惡意所為,對公司就不會存在太大影響,畢竟是數十萬頭牛的規模,每年都有奶牛需要淘汰。且敢於公開招標處理,說明還是對所售奶牛的健康抱有信心的。」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奶牛相關研究報告
調研報告 數據中心 財經資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