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26袋郵包,共計139件郵件搭乘「中歐·渝新歐」班列從重慶出發,15天後順利抵達德國法蘭克福郵件處理中心,截至目前已全部成功投遞。這標誌著中歐班列首次全程運郵測試成功。
近年來,跨境電商「全球購」熱潮日益興起,但傳統的國際郵路主要集中在海運和空運,不但運力明顯不足,且海運耗時過長,空運運量小、成本過高。若能通過中歐班列運輸郵包,時間將比海運節約20多天,成本僅為空運的五分之一,將開闢一條性價比更高的國際郵路。
今年5月,海關總署正式批准重慶成為國內首個中歐班列運郵試點城市。7月,海關總署批覆同意利用「中歐·渝新歐」班列開展運郵測試。
中歐班列運郵試點為何選擇重慶?重慶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重慶地處「一帶一路」戰略和長江經濟帶「Y」字形聯接點,區位優勢明顯,「渝新歐」班列是國內最早開行、最成熟的中歐班列,貨運量占所有中歐班列貨運量的將近50%。此外,作為全國首批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城市之一,去年重慶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已從兩年前的6000萬元發展到60億元,鐵路運郵需求強烈。
據介紹,重慶海關在通關模式方面實現了「三個首次」,確保此次運郵測試的成功。一是首次將安全智能關鎖運用到「渝新歐」班列國內段監管,實現啟運地、中轉地、出境地海關通過安全智能鎖統一實施監管;二是首次在中歐班列上實現了海關通關與郵政作業系統的數據共享;三是首次實現中歐國際鐵路運郵電子化通關,通過關鎖直接存儲、讀取「郵件詳情單、郵件清單、郵件路單」等通關信息,實現出境地海關不掏箱、不改變運輸方式監管郵件原箱原車出境。
開創中歐國際鐵路運郵先河
中歐班列全程運郵測試成功,開創了中歐國際鐵路運郵的先河。此前,中歐班列從未裝載、運輸國際郵包,全程運郵的實現,得益於重重障礙的成功突破。
鐵路合作組織(OSJD)於1956年頒布的《國際鐵路貨物聯運協定》明文規定,「在國際鐵路直通貨物聯運中不准運送郵政專運物品」。這是中歐班列實現全程運郵的最大障礙。
2014年以來,重慶市就「渝新歐」運郵事宜多次與海關總署、國家鐵路局、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中國鐵路總公司,以及沿線各國鐵路部門進行溝通協調。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情況開始發生改變。當年3月,在鐵路合作組織召開的運量計劃會上,我國鐵路部門在會上提出了修改《協定》中有關禁止運郵規定的申請,得到了與會各國鐵路部門的普遍響應。6月初,鐵路合作組織在立陶宛召開政府層面會議,討論通過了新版《協定》,其中刪除了對禁止運輸郵政專用品的相關描述。
此後,沿線國家推動中歐鐵路常態運郵的協調工作逐步展開。去年10月,萬國郵聯在瑞士伯爾尼召開利益相關方會議;今年3月,萬國郵聯與國際鐵路運輸委員會和跨西伯利亞運輸協調理事會簽訂了諒解備忘錄;今年4月,中國郵政開展了利用國際客運列車將郵件運往俄羅斯的測試……
今年4月舉行的中國(重慶)跨境電商郵政高層論壇上,沿線各國郵政以《重慶宣言》的方式正式確定了「各國合作利用中歐鐵路開展鐵路運郵,提供與跨境電商相適應的陸路運輸方式」這一原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中國郵政重慶分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運郵測試成功後,中國郵政將在「渝新歐」起點——重慶西部物流園建設鐵路口岸國際郵件處理中心,集郵政速遞物流類郵件、進出口國際郵件處理(含跨境電商郵件)和國際快件監管等功能於一體,第一期工程將於明年建成投入使用。此外,重慶正在進行陸運國際郵件互換站、保稅跨境電子商務郵件倉儲和分撥中心等規劃布局工作,為中歐班列運郵常態化提供有力支撐。
開啟「買賣全球」新格局
業內人士認為,中歐班列全程運郵的實現,開闢了性價比更高的國際郵包運輸新模式,將帶動跨境電商迅速發展,開啟「買賣全球」的貿易新格局,推動我國內陸地區與「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度銜接。
「此前,物流體系不完善是制約跨境電商發展的最大障礙,中歐班列運郵具有時間固定、禁限寄種類少和不受天氣限制等優勢,將打破跨境電商發展的物流瓶頸。」跨境電商企業西港全球購總經理李文等表示,國內消費者動動手指即可「買遍全球」,享用世界各國的名品優品,而更多的「中國製造」也可藉此走向世界,「買賣全球」的國際貿易新格局即將開啟。
與此同時,全程運郵的實現,對於中歐班列也具有重要意義。重慶市經信委副主任、物流辦主任楊麗瓊說,貨源短缺是中歐班列普遍面臨的難題,國際郵包增長潛力巨大,未來實現常態化運郵後,將成為中歐班列的主力貨源之一,助推班列雙向常態化運行。相關行業分析可查閱《2016-2021年鐵路運輸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
「中歐班列運郵的實現,意味著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文化交流將從『大動脈』深入到『毛細血管』。」中國交通物流協會聯運分會秘書長李牧原表示,中歐班列運郵的實現契合「一帶一路」戰略,將推動我國內陸地區與「一帶一路」的深度銜接,演繹出更為精彩的經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