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公立教育 資訊詳情
戒網癮學校成孩子夢魘 學校治療和管理亟待規範
 學校 2016-01-01 09:08:25

  那些似乎誰也管不了的「戒網癮學校」,正在成為越來越多孩子的夢魘。

  戒網癮學校背後黑幕不斷

  楊永信網戒中心「電療」

  談起在網戒中心的那段經歷,小張顯得煩躁不安,每每欲言又止。小張是山東臨沂人,今年23歲。兩年前,因感情、生活的種種不順利,他開始沉迷網路遊戲,難以自拔。2015年7月的一天凌晨,他被父親從包夜的網吧里拖出來,坐上了去臨沂網戒中心的計程車。他原本以為到那裡只是接受心理輔導,沒想到接踵而來的竟是身心的巨大折磨。他用了「地獄之行」「非人性」「喪心病狂」等批判性極強的詞語來形容那段經歷,似乎再多語言都無法表達他心中的厭惡和憎恨。

  山東科技防衛學院「設套」

  從2016年2月26日被「設套」抓進學校,16歲的黑龍江女孩陳欣然便開始了夢魘般的生活,這個名為山東科技防衛專修學院的地方成了她人生中「恐怖、自私、失格的牢籠」。

  四個月後,她離開了這所標榜為「問題少年糾偏」的學校。9月16日,她的母親被綁至死,她成為警方懸賞的在逃嫌犯。次日,她向警方投案自首。

  這類伴隨網絡用戶低齡化趨勢而出現的特殊「學校」,近年來在主流教育的縫隙中瘋狂生長,甚至幾近公開地將禁足、體罰、軍事化管教這些與教育心理學相悖的觀念宣示為教學特色。

  涉及「問題少年」「網癮」等內容的新聞早已俯拾皆是。遺憾的是,在資訊爆炸的當下,這些話題正逐漸失去關注度。在輿論角力中,沉默是涉事學校和個人的法寶。

戒網癮學校

  何謂「網癮」?網癮到底算不算一種變?

  據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第三次網癮調查研究報告顯示,我國城市青少年網民中網癮青少年約占14.1%,約有2404萬人,北京安定醫院兒科接診的網絡成癮人數也逐年增加了近四成。

  那麼網癮是不是疾病呢?對此,目前全球範圍內都有爭議。美國2013年出版的《DSM-5(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在『網路遊戲成癮』章節中採納了原北京軍區總醫院教授陶然制定的《網絡成癮臨床診斷標準》,即網絡成癮很有可能發展成一種精神疾病,但這有待於進一步觀察。

  總之,不能否認『網絡成癮』這種現象存在。在網絡成為必備工具的今天,很多人開始反思當初「戰網魔」的科學性,尤其是一些以「電擊」等非人道手段戒治網癮的「醫療機構」「學校」出現後,不少人更是開始反思沉迷網絡背後的深層原因,也基於此,一些人開始認為「網絡成癮」不是一種疾病。

  有網絡成癮問題的青少年是否應該去「特殊學校」?

  廣東勝康醫院成癮和心理治療中心主任何日輝認為,應解決的是成癮背後的根源:孩子的心理問題和家庭衝突。「心理干預和家庭干預是關鍵,對於還在上學階段的學生,需要通過高效的心理干預治癒其學習障礙,這是所謂「問題青少年」普遍存在的問題,甚至是主要問題。不少青少年都是因為學習障礙引發了沉迷網絡的問題。也可以用軍事鍛鍊和拓展訓練等方法作輔助治療,但是用藥一定要慎重,暴力一定要杜絕。我呼籲,在整個精神心理領域停止電休克療法。即使在精神科,電休克療法、多頻脈衝電療也不是主流,收效也微乎其微。可是,這種療法卻被有心人用來做一些傷害青少年身心的事,我們一定要避免這些人用合法儀器犯罪。」何日輝說。

  近年來,這類戒網癮學校安全事故層出不窮。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這類學校的教學人員中最多的並不是教師和醫療工作者,而是退伍軍人。由於缺乏必要的從教訓練,只是單純以大運動量去轉移學生注意力,安全事故的出現也就可以預料了。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預防網絡成癮的關鍵在學校和家庭。「學校應針對不同學生的成長需要給予關注,儘量不讓一部分學生被邊緣化,要讓他們在心理上有同伴感。家庭也應該給予更多關注,讓孩子的偏執情緒更少、現實困境更少,這樣能更好地預防青少年出現偏差。」

  而這類特殊學校如何才能更規範?儲朝暉說:「很多這類學校是公司化經營,且游離於醫療機構和學校的定位之間,因此很難給予管轄。如果這類學校出現刑事或行政事件,家長能追究到底,可能會對風氣的好轉有一定幫助。」

  「但是,更多的功夫還在學校之外。」儲朝暉最後說。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學校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