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纖維廣泛用於製造衣著織物、濾布、運輸帶、水龍帶、繩索、漁網、電絕緣線、醫療縫線、輪胎帘子布和降落傘等,而十三五期間,又有哪些目標呢?詳情,請見下文。
以「創新驅動,融合共進」為主題的第21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日前在江蘇盛澤召開。中國化學(5.720, 0.09, 1.60%)纖維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表示,「十三五」期間,中國化纖產量的年均增速目標將由「十二五」期間的9.2%調整為3.6%。
化解結構性矛盾
化纖行業是紡織業的上游產業,也是我國紡織工業的支柱產業。2000年後的10年間,我國化纖行業掀起投資熱潮,盲目的產能擴張推動行業以超常規的速度發展。2011年末,行情陡然下滑,化纖需求明顯下降,10多年快速擴張導致的結構性產能過剩,成為影響化纖行業健康發展的主要障礙。
2012年起,化纖行業積極主動調整。「粗放式、以產能擴張為主的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化纖行業必須控制產能放慢速度,著力轉變發展模式,主動把握技術、品牌、生態等核心要素,有針對性地化解內在結構性矛盾。」端小平說。
「經過調整,儘管化纖產業規模仍呈現慣性增長,但增速已經明顯回落。」端小平告訴記者,「十三五」期間,將進一步控制化纖產能,年均增速將保持在3.6%。
進一步減速,一是預計「十三五」期間我國紡織工業整體發展將會持續放緩;二是由於化纖行業前期發展過快,基數已經很大。「增速的降低是在原來遠高於國際增速的基礎上進行的調整。即便是3.6%,也將會略高於國際平均增速。」端小平說。
加強品牌建設
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品牌建設等「軟實力」正逐漸成為化纖行業和企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化纖是技術密集型行業,是紡織業競爭力整體提升的重要支撐。深化基礎學術研究,強化上下游聯盟式發展,創新科技平台建設,成為我國化纖行業的必然選擇。
作為首批36家科技部試點聯盟之一,「化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於2013年成為紡織業首家獲評科技部A級的聯盟,承擔的「超仿棉合成纖維及其紡織品產業技術研發」課題,成功開發出高親水仿棉聚酯纖維、吸濕速干仿棉聚酯纖維和易染色仿棉聚酯纖維三大系列產品,於去年7月通過科技部驗收。
「化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下一階段的核心課題是原液著色纖維,目前已經吸引了30多家色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參與。」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秘書長王玉萍告訴記者,原液著色纖維具有綠色低碳的特點,市場前景廣闊。
加強品牌建設是化纖行業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有效途徑。針對化纖產品遠離終端消費市場這一特點,化纖協會創新性地開展了「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研究與發布」。「這項活動的目的就是將目前中國最新的化纖新產品推薦給下游企業和終端消費者,提升中國紡織行業的整體水平和品牌價值。」端小平說。
2012年以來,來自103家纖維企業的271種纖維產品在中國纖維流行趨勢活動中得到推介和展示,為新產品順利進入市場、開拓下游用戶渠道,打造了一個切實有效的平台。
開拓增長空間
「『十三五』期間,我國紡織工業增長的主要動力將是化纖行業,而化纖的增長部分將主要由產業用紡織品拉動。」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高勇表示,高性能纖維將迎來最重要的發展機遇期。
國內外專家為化纖行業打開新的增長空間指明了方向:智能、綠色、高性能。
當下,智能穿戴越來越熱門,但要實現智能穿戴,則必須依賴於智能纖維。「東華大學開發了一種簡單、可規模化生產的非液晶紡絲方法,製備了連續局部取向的還原氧化石墨烯纖維。」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朱美芳介紹的多孔石墨烯纖維,在可穿戴能量存儲和微電子設備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具有原料可再生等特點,是化纖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選擇。目前國內化纖業已湧現出一批在生物基纖維領域的創新成果,比如江蘇盛虹的PTT纖維等。
端小平表示,我國在發展高性能纖維領域的空間和機遇更大,其中碳纖維、芳綸是重點發展品種,航空航天、交通運輸、體育休閒是重點應用領域,而低成本、高品質、高成品的低成本化是未來高性能纖維的發展趨勢。
更多化學纖維行業最新相關資訊,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化學纖維行業市場競爭力調查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