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旅游业走到今日,已呈现出健康稳定的发展局面。产业的效应已凸显出来,对交通、民航、餐饮等的拉动非常大。行业管理也日见完善,从业人员素质和技能整体有较大的提高。经济效益在明显提高,客源市场在相对稳定的同时趋于科学合理。可以说新疆旅游业已进入一个市场化的符合中国旅游市场需求的良好的发展时期,正由发展期向稳定的成熟期过渡,预计在三年左右时间进入成熟期。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去解决。
一、旅游必须成为产业,而不能是仅培育旅游目的地。
整个旅游产业正在逐步成为新疆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至少是作为一个产业已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在不断的提升,但也因各种原因,有些景区(点)在主观和客观上把景区作为旅游目的地去追求游客数门票收入而忽略了其应有的产业作用。所谓能成为产业,首先看其对当地区域经济的贡献和对相关产业的拉力,不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应对区域经济起到积极重要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和积极影响越大说明其产业越成熟。因此,旅游产业必须努力和必须具备这些本质特征才能称之为产业,也才能证明其成熟的程度和对社会的贡献大小。新疆旅游向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是正确的,终将成为新疆的支柱产业的,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产业化进程不平衡,对产业作用认识不到位等问题。在景区布局线路设计、产品开发时只注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忽视了今后产业发展的需要,有些是气候、环境、区位等客观原因所致,还好理解,也能调整过来。但有些景区(点)在主观上就不清楚目的地和产业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从而片面的去追求简单的游客数和旅游产品回报,从投资建设到旅游产品设计包装都独立地去看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例如对当地农牧民增收,拉动交通、餐饮等的作用。使得自己利益短时间得到回报而对产业的形成起到负作用,反倒影响整个景区甚至是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提示:作为旅游产业的每一位决策领导、策划专家到投资商都应注意并努力把旅游作为一个产业去为区域经济做贡献,并将其作为对社会的责任,同样只有做成产业也才有长效的投资回报,而不能简单地当作一个旅游目的地去做,那样就失去发展旅游的深远意义。希望有些景区(点)在这方面应予注意把握好,努力将旅游向产业化去发展。
二、旅游的投入与产出不相符,造成所产生的效应和追求的目标也不同。旅游确实是一个大投入的产业,特别在新疆景区面积普遍都大,这也是新疆之所以能吸引游客的西域风格的一部分,大部分都在几百平方公里到几千平方公里,甚至上万平方公里。景区总量大、类型多是难得的优势,但同时也给投资开发特别是道路、供电、通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投入增加了难度,要想使整个景区都能让游客快捷、安全的游览,那么,道路建设就得全部到位,也就加大了投资量。此时,也就要考虑一个投入与产出的比较,不能因景区量大而跟不上投入,前者,会影响整个景区的发展,造成滞后发展。后者,全靠资金的夯填,规模短时间内膨胀,一些矛盾不合理和问题会在日后使用中暴露出来。同时,产出与投入相比远不如前者,反倒让人失望。
例如:有些景区基础设施投入只有几千万甚至更少,而某些景区目前用于基础设施的投入高达十多个亿,投入比为几十比一或百分之几,而旅游综合经济产出比则为几比一相对而言反倒投入少的景区产出比要远远高出投入大的景区,同时在很短的时间完成几亿甚至十几亿投资的项目其科学性、合理性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吗?在今后随着发展,这些用巨资打造的景区设施还能满足需要吗?据了解现在这类问题已出现。
某景区一条投资8000多万的观光道因没有考虑车流量增加的因素,才使用了两年现已明显反映出路面不够宽,不仅满足不了使用而且增加了安全隐患。提示:投入过大过急既不能实现应有的回报也不一定科学合理,而那些靠自身滚动发展的,有时间去研究思考和完善的景区,加上对景区管理,对外宣传等工作不懈的努力,不仅取得好的回报率而且也取得好的社会效益。因此,这是今后工作中应值得研究并更好地去解决的问题,防止有限资金使用不当和再出现投资偏差问题。
三、客源市场逐渐趋于稳定,是成熟期前期表现。随着几年的快速发展,连续几年的快速增长,新疆旅游客源市场已全面打开,随之而来的则是增长速度缓慢、增幅下降。说明新疆旅游客源市场已逐步进入稳定成熟期。预计三年左右时间增幅降至较低点后将保持一个较稳定的游客数,之后游客量持续较长稳定时间,完全进入成熟期,但保持一个较大的游客基数。2006年全国旅游人数1.8亿人次(含出境游),其中新疆游客1700万人次约占到10%,已占较大的份额列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前几位。新疆旅游资源总量的绝大部分资源已开发,基本搭建起利用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的平台。随着西藏旅游可进入性的提高和出境游的快速增长,新疆旅游的增长空间已不太大。快速增长的重点将转移,这属于正常的,要客观正确地去看待这个问题,不能认为游客增幅下降就是旅游市场滑坡或新疆旅游出现什么问题,而是说明这一现象是成熟期到来前的预告。
此时,我们应该审时度势,调整思路和策略。首先抓产品的开发和资源的组合,设计更科学的线路以最大的努力去增加吸引力,再者就是把现有的景区做精做细,使其有"永葆青春"的活力。要深度挖掘历史文化,现在景区的民族风情民俗文化的开发还能基本满足现在游客的观赏和欣赏要求。随着游客的消费和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就得有新的文化内涵作为亮点和灵魂开发出来,不能仅限于当代各民族民俗风情的挖掘和演绎上,要挖掘历史的文化。例如:那拉提景区通过对塞种人、乌孙人古墓的发掘来作学术研究,考证3000多年到2500年间这片草原曾经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辉煌,进而佐证那拉提草原是中国草原文化的发祥地乃至西亚草原文化的发源地,这就能使景区有了永恒的生命力和灵魂,同时,通过考古同样证明几千年来中原与西域有着紧密的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联系,是一个整体,具有很好的意义。同时,要抓好生态的呵护工作,新疆旅游的主体还是以生态旅游为主。因此,要加大对生态的保护,今后不论是国家、地方还是企业都应将投资方向调整到对生态的保护和植被质量的提高以及污染治理上来,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用这种方式达到转变增长方式的目标,也是做精品的前提。其次,努力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加大服务技能服务意识的培训,今后各经营者要明白只有靠服务质量去取胜。还有就是仍然要加强对外宣传和营销工作,尽力保证今后客源市场更多的份额,尽量让进入成熟期的游客能保持更长的时期。
四、前面所说的新疆旅游业所进入成熟期仅仅是指在客源市场的占有上,但在产业的完善、产业链的延伸上仍然大有文章可做,包括怎样提高人均消费,怎样延长游客在景区的停留时间,怎样开发下游产品等方面均是今后要下功夫去研究和解决的。
因此,今后工作的思路和战略应有一个调整,应从过去重开发和市场营销转移到打造精品和完善产业上来,引导投资流向项目的完善和内容的特色上和文化的挖掘上来,让政策能倾向于如何拉长产业链和增加覆盖面上来,以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和需要,才能使旅游业健康稳步地持续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