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金融其它行业分析报告 >> 粤西地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初见成效

粤西地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初见成效

2009-09-05 09:19:00报告大厅(www.bptrips.com) 字号:T| T

   粤西地区包括阳江、湛江、茂名三市,土地面积3.17万平方公里,2008年常住人口1539.41万人,分别占全省的17.7%和16.1%。2000年以来,粤西地区经济发展较为平稳,产业结构不断改善,近年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初见成效。

  一、资源开发与保护


  粤西地区自然资源优势明显,发展农业、矿产开发、海洋产业等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湛江港是全国八大深水良港之一,对于粤西地区外引内联,发展临港经济极为有利。粤西地区处于亚热带,是全国糖蔗、橡胶、剑麻等作物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荔枝、香蕉、龙眼和蔬菜生产和运输基地,全省最大的花生、南药、蚕桑、松香、山地养鸡基地,茂名是“中国最大的水果生产基地”。粤西近海原油储藏量丰富,也拥有以建材为主的非金属矿产资源。海洋资源是粤西地区亟待发掘的潜在优势,水产品产量居全国之首,其中湛江、阳江市水产品总产量占全省的26.9%。


  粤西地区积极开发资源,部分资源优势已转化为产业优势。茂名是全国最大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之一,炼油生产能力达1350万吨/年;也是全国最大的乙烯生产基地,生产能力达100万吨/年。湛江逐步形成以湛江港为依托的国际原油、液化氧、液化气、矿石等油类储罐转运中心和化工、矿石等进出口物资交易储运中心。阳江核电站、阳西电厂、阳江抽水蓄能电站、海陵岛风能发电等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省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阳江拥有“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中国温泉之乡”、“最佳休闲城市”等称号。2006-2008年节能降耗取得重要进展,湛江、茂名、阳江单位GDP能耗年均下降3.73%、3.68%和5.42%,大于全省3.47%的降幅。


  二、经济发展特点

  (一)经济增速有所加快。

  经济总量稳步提升,增长速度有所加快。粤西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951.37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2750.34亿元,2001-2008年年均增长11.6%;其中,2006-2008年平均增长12.3%,快于2001-2005年均增幅1.1个百分点。受金融危机冲击影响,2009年上半年粤西地区经济增长有所放缓,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05.57亿元,增长7.7%,增幅比2001-2008年均增长率低3.9个百分点。分市看,2006-2008年,湛江、茂名、阳江三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分别为12.0%、12.3%、13.1%,分别比2001-2005年提高2.0个、0.2个和1.3个百分点。茂名和湛江两市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于2007年和2008年突破千亿元大关。2008年,湛江市、茂名市、阳江市分别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48.66亿元、1217.84亿元和483.84亿元,增长11.0%、9.8%和11.5%。2009年以来,虽然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受全球经济衰退影响小于全省。2009年上半年,三市分别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11.18亿元、560.00亿元和234.39亿元,增长8.5%、7.5%和10.5%,增幅高于全省1.4个、0.4个和3.4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2008年,粤西地区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8.44亿元,比2000年增长287.4%;2001-2008年平均增长18.4%,高于全省0.9个百分点。2009年1-7月,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4.60亿元,同比增长3.8%,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


  人均发展水平提前翻番,阳江位列第一。粤西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7099元增加到2008年的17973元,提前两年实现翻一番目标。2001-2008年平均增长9.8%;其中2006-2008年平均增长11.0%,比2001-2005年平均增长率高1.9个百分点。分市看,阳江人均发展水平、增速均居于三市首位。2008年湛江、茂名、阳江三市的人均生产总值分别达15297元、20013元和20479元,2001-2008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8.9%、10.0%和11.1%;其中,三市2006-2008年平均增长率分别比2001-2005年平均增长率高2.0个、0.7个和1.9个百分点。


  (二)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粤西地区近年来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30.9:34.7:34.4,调整为2008年的21.2:43.4:35.4。其中,第一产业占比下降9.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上升8.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上升1.0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增长较快,2001-2008年分别平均增长13.4%和14.4%,分别高于第一产业增长率8.3个和9.3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01-2008年农业增加值平均增长5.1%,高于全省平均1.5个百分点。2008年,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581.85亿元,增长4.2%;2009年上半年完成增加值244.36亿元,增长4.1%。

 
  工业特色鲜明,湛江、茂名的石油炼化、阳江的五金刀剪等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2001-2008年,粤西地区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3.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14.5%。2009年1-7月,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5.88亿元,增长5.4%,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


  重化工业成为新一轮发展潮的主导产业。湛江市依托深水港,正在打造以钢铁、石油化工产业为龙头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008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8.53亿元,增长11.2%;2009年1-7月,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2.50亿元,增长8.3%;工业效益总体良好,2009年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4.34亿元,增长65.0%;其中,天然气和原油开采业对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148.5%。茂名市规模以上轻、重工业结构从2000年的33.7:66.3演变为2008年的15.2:84.8,重化工业比重远高于全省水平(40.9:59.1);近年来全力打造世界级的石化产业,2008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9.59亿元,增长8.0%;2009年1-7月,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3.84亿元,增长2.1%;2009年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6.14亿元(上年同期负增长);石化行业发展势头强劲,茂石化公司经济效益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累计实现利税89.62亿元,增长41.67倍,实现利润38.42亿元。阳江市大力发展重大电力能源项目,2008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3.05亿元,增长19.6%;2009年1-7月,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0.08亿元,增长13.8%,高于全省8.6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发展较快。2001-2008年粤西地区第三产业平均增长14.4%,高于全省平均2.2个百分点;2008年,完成增加值974.97亿元,增长13.9%。2009年上半年,粤西地区完成增加值533.42亿元,增长10.9%。2008年,湛江港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亿吨,达到1.04亿吨,增长13.5%,迈进全国15个亿吨大港行列,成为我国西南沿海唯一的亿吨大港;阳江市接待游客562.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0.0亿元,比2000年分别增长219.7%和216.3%。


  (三)内需拉力强劲。


  近年来,粤西地区投资、消费增长快于进出口,内需拉力大于外需。2001-2008年,粤西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70.21亿元,年均增长16.9%,高于出口的年均增速10.1个百分点。2008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2.76亿元,增长20.5%;2009年1-7月,完成321.15亿元,增长24.5%,增幅高于出口40.7个百分点。2001-2008年,粤西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13.38亿元,年均增长14.4%,高于出口的年均增速7.6个百分点。2008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9.70亿元,增长21.7%;2009年1-7月,实现795.21亿元,增长19.6%,增幅高于出口35.8个百分点。


  由于经济外向度较低,出口增长相对较慢。2001-2008年,粤西地区进出口总额304.92亿美元,年均增长7.2%,低于全省11.8个百分点。2009年1-7月,完成进出口总额21.03亿美元,下降25.9%,降幅高于全省6.2个百分点。


  分市看,2009年1-7月湛江市通过重化工业配套设施、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6.74亿元,增长17.4%,高于全省1.4个百分点;通过“m88明升体育备用网址 下乡”、“汽车下乡”等活动,以及在沃尔玛、国美、苏宁等进驻带动下,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3.88亿元,增长20.9%,增幅高于全省5.5个百分点;但外贸进出口总额11.43亿美元,下降36.0%,降幅高于全省16.3个百分点。茂名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94亿元,增长19.5%,增幅高于全省3.5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0.21亿元,增长19.1%;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13亿美元,下降42.4%。阳江市在阳江核电站、华夏阳西电厂等电力项目拉动下,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05.48亿元,增长40.2%,高于全省24.2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3.04亿元,增长18.2%,高于全省2.8个百分点;在国家上调刀剪类产品出口退税率的基础上,出台29项扶持外贸中小企业的相关措施,开拓出口市场,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7.47亿美元,增长9.3%,增幅高于全省29.0个百分点。


  (四)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初见成效。


  为加快落后地区发展的“双转移”战略的实施,使珠三角与粤西形成了良性互动,产业布局、劳动力培训等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湛江市“双转移”工作取得新成效。目前共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单个项目14项,累计达到185项,总投资435.7亿元。顺德(廉江)、龙岗(吴川)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取得新进展,广州(湛江)产业转移示范性工业园筹建顺利。目前组织农村劳动力培训5.5万人,转移就业22万人。


  茂名新增2000多万元投入,加快完善珠海(茂名)产业转移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致力打造全省示范性石化产业转移工业园。目前,全市已认定产业转移工业园总体规划面积1.6万亩,已开发3001亩,正在开发近2000亩;现已建立产业转移工业园7个(其中3个已获省认定),产业转移工业园建成和在建项目60个。


  阳江“双转移”工作起步较早,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园是全省批准认定的第一批产业转移园,江城、阳春、阳东、阳江、高新区也先后与珠三角地区建立产业转移园,并获得省批准认定。2008年广州(阳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得到省5亿元的财政扶持资金。2009年在全省“双转移”目标责任考核评比中,阳江产业转移的劳动力转移分别被评为优秀与良好档次。


  三、主要问题


  (一)发展思路不够明确,缺乏科学规划。


  长期以来,粤西地区主攻农业还是工业的思路不够明确,缺乏整体功能定位,未能科学规划。特色产业突出而未能形成有效产业链条,配套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如特色农业无相应轻工业和服务业支撑,农产品精深加工不够配套,产前产后服务跟不上。区域内城市带动辐射作用不明显,配套功能落后于经济发展需要,存在资源浪费、效率不高的现象。


  (二)主要经济指标占比有所下降,人均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粤西地区在主要经济指标中,除农业、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外,其经济指标在全省中的占比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2008年比2000年,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居民储蓄存款降幅均超过1个百分点;其中,2008年人均生产总值只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47.8%,比2000年下降7.9个百分点。2008年,湛江、茂名、阳江市的人均生产总值分别为15297元、20013元和20479元,仅为全省的40.7%、53.2%和54.5%,分别比2000年下降8.2个百分点、9.4个百分点和3.4个百分点;人均财政收入分别为606.33元、501.19元和598.63元,低于全省水平(3468.48元);人均储蓄存款余额分别为8180.84元、9384.12元和7817.19元,分别低于全省水平20546.65元、19343.37元和20910.30元。


  (三)产业结构亟待提升。


  粤西地区三次产业结构仍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过大,占两到三成;第二产业总量偏小,除食品、饮料、水产品加工,纺织业,石化产业以外,其他行业均较落后,产业规模小,产量少,产业关联效应低,未能形成有效的规模效应,对经济的拉动力不强;同时,与工业发展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也相对滞后。粤西三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滞后,出口依存度不高,2008年分别为10.8%、2.8%和16.2%,远低于全省78.6%的水平。


  (四)金融市场发展偏缓。


  粤西地区金融市场发展水平不高,2008年金融相关率指标为1.11,低于全省2.52的水平;金融业增加值32.00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3%,低于全省2.6个百分点。粤西地区农业、海洋渔业缺乏相应担保止损手段,农村信用社由于组织资金难度加大,同时贷款需求难以持续有效形成,影响县域经济发展速度。商业银行网点减少,经营机制有待改善。以湛江市为例,2008年末金融机构网点960个,比2000年末减少264个;金融业从业人员1.6万人,比2000年末减少2200人。


  (五)经济运行效率偏低。


  2008年粤西地区土地产出率866.47万元/平方公里,低于全省1985.82万元/平方公里。其中,湛江、茂名、阳江三市的土地产出率分别为840.91万元/平方公里、1062.87万元/平方公里和619.25万元/平方公里,分别仅为深圳市(39975.31万元/平方公里)的2.1%、2.7%和1.5%。


  从经济运行效率看,粤西地区每百元GDP产生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3.6元;其中:湛江、茂名、阳江市分别为4.4元、3.0元和3.4元,分别低于运行效率最高的深圳市5.9元、7.3元和6.9元。投资效果系数下降,2008年与2000年相比,除茂名外,湛江、阳江两市投资效果系数有所下降,湛江、阳江的投资效果系数分别下降1.87和2.00,茂名市上升2.69。存贷比一路走低,资金利用效率不高。2001-2008年粤西三市中外资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平均增长率仅为6.4%、0.1%和7.6%,大幅落后于珠三角地区的13.8%。2008年,湛江、茂名、阳江三市的存贷比分别为44.3%、30.3%和40.4%,比2000年下降26.9个、36.4个和21.9个百分点。


  四、对策建议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发展思路。


  从现实条件看,粤西区位优势明显,各市发展各有特色。要以粤西作为一个整体经济体予以科学规划,明确粤西经济板块的功能定位,高起点制定粤西发展战略规划。湛江、茂名两市在历史地位、资源优势、地理优势和经济基础上有其相似性,可以考虑构建粤西地区的“中心区域经济”,构建“茂―湛经济圈”,即在空间拓展上,以茂名、湛江港为进出口通道,以珠三角为依托,以三茂铁路沿线,茂湛高速公路为发展轴线,大力发展湛江―茂名―阳江沿线城镇带和产业带。并在大力发展海洋产业、旅游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二)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增强粤西经济发展的实力。


  大力推动特色县镇建设,因地制宜发挥各县镇特色主导产业,不断提高特色产业、龙头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特色产业集聚效应,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经济和配套产业,有效推进地区经济发展。选准特色产业,发展产业集群,以优势产业拉动经济发展。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


  (三)加强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从提升粤西国际竞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出发,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铁路、高速公路、海空港为主骨架枢纽的粤西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使之成为服务环北部湾和大西南等周边地区发展、拓展与东盟交流合作的综合通道。加强粤西区域内与珠三角交通一体化进程,承接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推动粤西区域内交通的一体化,重点是建设粤西三市互通的现代化立体大交通建设。

 
  (四)优化银行网点布局建设,加快金融业发展。


  针对粤西地区金融业发展现状进行系统研究和整体规划,以引导各商业银行合理布局为契机,加快建设业务品种丰富的精品网点和开发便利快捷的自助银行。同时,注重拓展农村金融网点的覆盖面,健全农村金融基础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多层次、覆盖面广的城乡金融体系,促进银行业经营整体水平的提高。适当降低融资门槛,放宽担保抵押项目范围,加强涉农产业、中小企业客户资源的开发拓展,积极加大银行有效信贷投放力度,促进金融业自身的发展及其经济体系运行的支持力度,促进金融业自身的发展及其对经济体系运行的支持力度。


  (五)重点发展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条。

 
  联合发展区域性支柱产业。重点发展石油化工、能源电力、装备制造重化工业和五金电子、电工电器等有地方特色的轻工业,建成湛江钢铁基地和造船基础、茂名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和阳江核电能源基地,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选择突破点。

 
  着力抓好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开发试验区建设。促使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开发试验区创造条件,向国际通行的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科学工业园目标迈进,利用中心区的技术优势,开发高新技术拳头产品和名牌特色产品,推动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


  创建原有产业合成优势。创建旅游产业合成优势,利用滨海资源建设优美的海滨旅游胜地,形成陆海岛、境内外的大旅游区;创建海洋产业合成优势,在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海产品加工、海洋采矿、海洋运输、海洋环保、海洋化工等海洋产业上形成区域优势;利用优良的农业资源和农业发展条件,创建亚热带现代农业产业的合成优势,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制定出符合区域特点的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在最短的时间内加速粤西的农业现代化进程;打破行政区划的条块分割,加强联合,统一市场,创建市场拉动合成优势;形成统一协调的对外开放地带,建立开放带动的合成优势。


  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钢铁、石化、五金、农海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研发等一条龙服务,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加快融合、互动发展。引导和推动企业通过管理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逐步将发展重点集中于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和品牌运作。完善科技开发、产品设计、工程设计、环境监测等科技服务。加快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改善和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吸引有实力的金融机构进驻粤西,壮大银行、资本、保险三大市场。建设一批枢纽型现代物流园区、配送中心。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承接热门推荐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