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而强”是我国现代工具企业的发展方向
我国工具企业发展现代高效刀具技术,应贯彻“专而强”的指导方针。要提倡“做强”,而不要提倡盲目“做大”。我们必须了解,现代工具企业只有“做专”,才能“做强”。这是从传统工具企业转型为现代工具企业的最大变化。过去,工具企业生产的是千篇一律的标准刀具,是同质化的产品,是“万金油”,十家企业生产的产品变成一家生产,并没有质的区别。但是,现代高效刀具则完全不同,它是为满足制造业特定需求而开发的“高精度、高效率、高可靠性和专用化”刀具产品。现代工具企业的竞争力,不是体现为它的产品性价比,而是体现在它为制造业提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因此,从传统工具企业发展为现代工具企业,就是要从“万金油”变成专家。只有重点培养解决问题的专业本领,才能对推动制造业的发展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国内外工具行业的发展经验和教训表明,脱离实际,盲目提倡“做大”,动不动就要企业发展成“航空母舰”,这种指导思想只会助长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与我国工具企业调整结构、产业升级的发展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由仿到创,重视积累,夯实基础,是我国现代高效刀具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传统工具工业发展到现代工具工业,是质的飞跃,是脱胎换骨。工具企业最关键、最本质的变化是什么?是从单纯的“卖刀具”转变为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这是一次重大的战略转变。过去,传统工具企业单纯卖刀具产品,“老王卖瓜,自卖自夸”,只对出厂刀具的质量负责,而不对用户的具体使用效果负责。而现代刀具企业为制造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承诺为用户的使用效果全面负责,为用户“提高工效,降低成本”出谋划策,提供全方位服务,直至问题解决为止。虽然也要卖刀具,但现在的刀具只是“解决方案”的一个载体,与过去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
经验证明,花钱可以买到先进装备,但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对于我国工具行业而言,引进现代刀具材料和涂层技术已有二十年的历史,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工作虽然在做,但进展缓慢。刀具专用数字化制造技术和装备的大规模引进是近十年的事,可以说,在该领域的消化吸收工作尚未开始。
因此,我们认为,要实现我国现代高效刀具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从现在起,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特别要抓好科技创新,哪怕是一小步,走出去也有决定意义。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建立自主发展的技术基础,满足于模仿是没有出路的。
还必须指出,工具产业的技术特征是传统经验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因此,发展思路应该是积累经验与技术创新并重。在现阶段,要以替代进口为目标,既要通过强化服务积累经验,又要通过扩大开放引进技术,通过自主创新提高水平,滚动式地发展壮大。
强化服务是我国工具企业发展现代高效刀具的切入点
在现代制造业,“服务”的概念随着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在不断深化,已远远超出了传统的销售服务的范畴。由于制造业的分工越来越细,对社会化协作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使服务成为整个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成为保证产业链有效运转的必备基础。可以说,离开了服务,就没有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发达国家服务业的飞速发展,其原因就基于此。所以,我国工具企业要实现向现代高效刀具的转型升级,首先需要转变经营观念,要从单纯向用户提供刀具产品,转变到为制造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全方位服务。
下面以跨国汽车制造集团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的全球刀具采购和管理系统为例,说明这种现代制造业服务模式。可以看出,早在主机厂的产品设计开发阶段,机床和刀具供应商就积极参与,共同研究最佳工艺路线,共同决定机床与刀具的选用,对一些项目还进行合作开发。这种紧密的合作关系在整个生产全过程贯穿始终,并且不断深化和发展,包括工艺更新和对原有刀具的改进提高等。例如,刀具供应商为主机厂开发的高效专用刀具投入使用后,为了在保持生产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成本,再次共同研究高效专用刀具的标准化问题,等等。
可以看出,在现代制造业产业链中,工具供应商所扮演的角色,已经远远超出传统企业“生产与销售”的范畴,而是将服务的触角深入到制造技术发展的全过程。换句话说,在现代制造业的框架下,工具企业只有通过提升为制造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的能力,才有可能成为制造业板块产业链中稳定的合作伙伴,从而获得稳定可靠的市场。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是松散的,销售活动的随机性很大,不符合现代制造业产业链发展的需要,有被日益边缘化的危险。虽然我国制造业的产业链尚未发展到如此成熟的地步,但逐步与国际接轨的趋势十分明显。所以,我国的工具制造商和分销商应该认准现代制造业的产业特点,重视面临的新挑战,认真提高服务水平和延伸服务领域。今后的发展趋势是,服务水准上不去,其后果将不是销售业绩好坏的问题,而是能否进入主流市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