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为有色金属期货市场的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色金属期货市场则助推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当前中国铜产量位列世界第二,锌和铝的产量位列世界第一,铜铝锌消费量均居世界首位。通过改革开放以后长足的发展,中国有色行业产销规模在全球占有突出的地位。与有色金属行业取得的成绩相伴随,上海期货市场有色金属的交易量也在不断增长。2011年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累计成交722.18万手(单边计算),成交量位居世界第四。
在中国证监会批准上市铅期货后,2011年3月17日,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式发布了铅期货标准合约及相关配套文件,明确铅期货于3月24日正式挂牌交易;2012年5月白银期货正式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这都完善了我国金属上市期货的品种,国内市场在国际上的定价影响力有望增强。
金属期货市场助推了金属行业的发展。期货市场有助于金属行业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金属行业市场化的发展,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风险管理的工具。随着有色行业、期货市场、金融市场的发展,中国金属行业在全球有色品种的定价权方面的影响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上海规则”和“上海价格”已经获得了行业有效的认同。
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为中国金属期货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反映了运用以金属能源为代表的大宗商品期货品种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期货市场近年来的平稳运行和市场监管能力的增强都充分显示中国已经具备积极稳妥发展金属期货的客观条件,中国金属期货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
朱江鸿首先指出,期货市场为铜加工制造业下游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铜加工业普遍存在点价交易,点价交易的形式多种多样,这些多样的点价交易均依赖供货方借助期货市场的保值功能。朱江鸿用国际知名的铜加工企业之一的浙江海亮集团举例说明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获得保值盈利:海亮股份为客户提供多种选择,既可以选择不同时间段内的均价作为点价价格;也可以选择不同期货市场价格作为交易价格;甚至可以采用现货市场价格作为交割价格。
朱江鸿接下来用图表的形式为参会人员介绍了2012年1-5月有色金属期货市场总体情况:全国商品期货市场成交量及成交额分别为6.74亿手和57.19万亿元,同比下降14.42%和26.85%;上海期货市场成交量及成交额分别为2.14亿手和33.67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0.74%和增加15.18%,市场份额分别占全国市场的31.82%和58.87%;有色金属期货合约成交量及成交额分别为7884.88万手和17.77万亿元,同比增加11.17%和50.11%。
我国有色金属行业整体参与期货市场较早,参与面广,企业建制规范,其中铜是有色金属行业中参与期货市场最成熟的子行业 。有色金属行业已经形成一批能够熟练运用期货市场工具、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除此之外,境外企业也积极参与上海有色金属期货市场套期保值交易:2011年底外资背景的法人投资者有近千家,交割量较大;2011年外资背景法人铜、锌品种的交割量超过20%,铝则超过50%。期货市场功能已经深深地渗透到企业原材料采购、生产销售、成本控制、 库存管理、财务安排、技术进步、生产经营决策、投资决策、兼并收购和公司结构治理等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
朱江鸿介绍说,近五年上海期货交易所有色金属铜、铝、锌期货三月合约价格和现货价格走势总体保持一致,期现之间的相关系数高达90%以上,上海有色金属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的引导关系日渐显著。铜期货合约到期交割结算价与现货价的价差率处于±1%之间。上海有色金属期货价格能够及时反映国内供需关系的变化,成为国内现货贸易活动的定价基础。作为全球上市有色金属期货合约的主要交易所之一,上海有色金属期货价格已经融入全球有色金属定价体系。价格国际影响力逐年提升,渐渐体现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与消费国相应的价格话语权。
朱江鸿最后强调有色金属期货市场需进一步加强制度创新,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规划实施:业务创新,完善市场体系建设;管理创新,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加强市场培育,促进功能有效发挥;优化结构,推进国际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