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了解,近年来,随着无人机在民用领域的身影逐渐增多,昭示了无人机未来广阔的前景。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这支从军用场上发展起来的“奇兵”,正凭借自己独特的优势,在气象探测、海洋监测、遥感测绘等越来越多的应用领域大显身手。
中航工业航宇公司董事长马永胜日前宣布我国柔翼无人机研发取得重大进展,即将在机场、港口进行首轮消雾试验。
阅读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飞机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分析研究报告》
“无人机搭载气象传感器,可以利用无人机长航时、可穿雾等特性,在大范围内进行大气测量,对雾霾的成分、形成雾霾的机理等进行监测,为我国当前紧迫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发挥独特的作用。”中国航天科工三院无人机总设计师杨宝奎研究员告诉记者,目前有关课题正在向国家申报。
中国报告大厅、宇博智业市场研究员表示,不同于有人机,无人机在设计时可以不必考虑飞行员的生理特征。“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小型无人机,长度仅有100毫米,可飞行半小时,用于侦察破案。如同一只小鸟般在楼宇之间飞行,即使撞到墙上也不会受到损伤,调整方向后可以继续飞行。”杨宝奎介绍,无人机的优势在于:减少伤亡、让飞行员远离危险;降低成本,无人机没有驾驶员,一般可使机体体积与重量缩小20%至40%,研制费用较低;更加灵活,机动性更强,对起飞、降落环境要求相对较低,有的类型无人机起降不需要机场跑道。
在通常人类难以到达的地方,无人机更是大有用武之地。美国是个飓风多发的国家,利用“子母”无人机,甚至可以飞行到12千米的高空,并将“子机”释放到飓风的内部,对飓风内部的场强、场压、温度、压力、含水量等情况进行探测。
“在地震来临之前,会伴随巨大能量的释放,通过无人机对地表、大气温度的异常变化进行监测,可以对地震进行及时预警。”杨宝奎说。航天科工三院推出的 HW-200Ⅱ型无人机,在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发挥了重大作用。从2005年开始,该型号无人机就一直为神舟飞船的发射和回收提供气象服务。